中工娱乐

短短几年,曲轴智能制造班组通过全员创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小小“智能团”也能释放大能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14 02:59

原标题:短短几年,曲轴智能制造班组通过全员创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题)

小小“智能团”也能释放大能量(主题)

杨明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通讯员 夏丽萍

阅读提示

“五一”前夕,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曲轴智能制造班组获评2024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这支由平均年龄35岁的15名职工组成的队伍是该公司的核心生产班组之一,也是智能制造的标杆典范。

走进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曲轴智能制造事业部,机器轰鸣声均匀有力,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一字排开,工人们在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五一”前夕,该公司曲轴智能制造班组获评2024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这支由平均年龄35岁的15名职工组成的队伍是该公司的核心生产班组之一,也是智能制造的标杆典范。

锚定“智造”

“对上一个班发现的问题要多注意,安全和质量问题一点马虎不得……”5月3日一早,曲轴智能制造班组副组长卫红建早早来到车间,进行交接班工作。

作为班组的“元老”,卫红建已经在一线耕耘了30多年。

“我刚进厂那会儿,近100名工人守着一条生产线,每人在一台机床上进行手工操作,速度慢、精度低、浪费多。”卫红建说,那时,“精加工”“智能化”就成为他的梦想。

2020年10月,公司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卫红建敏锐地意识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抢抓机遇,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成了公司智能制造的领头雁。

与此同时,经过天润工业工匠学院的系统培训,公司优中选优,选拔了一批年轻人组建智能制造班组。

这是一个剑指高端、锚定“智造”的团队。

目前,班组全线智能化率达到了96.77%,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全面实现了对生产流程、设备状态以及产品质量等各环节的精准把控。

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班组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性地达到380万元/人,超全国平均标准23倍,班组人员优化为“7+7+1”人员配备,人员虽然较之前精简70%,产能却较此前提升了65%。

盯准质量

一个曲轴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钢坯、锻造、毛坯、加工等步骤,其中,智能制造班组负责加工环节。一块毛坯经过班组的操作、总检、包装等工序,加工成乘用车曲轴、轻型曲轴、中重型曲轴等不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一个零件加工成产品需要近30道工序,量的是精度,看的是质量,比的是细心。

在生产轻型曲轴产品时,班组成员邓景元偶然发现数控机床的刀具磨损变大、工件的质量状态变粗等异常情况。

“组长,看一下这个刀具,出故障了。”发现异常后,邓景元立刻叫来卫红建一起进行故障判断。卫红建通过“望闻问切”,查找刀具磨损点,并采取更换刀具、首件加工测量的方法确定产品的精度。故障排除后,为班组节省一小时生产时间。

这样大大小小的故障,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细心。

与邓景元一样,将细心贯彻到底的还有张旭胜。他是班组的包装工人,直接面向订单企业,把控产品外观质量成了他心中绷紧的弦。

2022年,由于人员变动,张旭胜临危受命由操作工转岗为包装工,负责产品的外观检查工作。

包装环节被称为“质量的最后一公里”,一边对接总检,一边面向企业,考验细心和耐心。清洗、擦水花、连杆顶塞规测量、丝孔外观检查……每天近百件产品,张旭胜重复完成每个环节,一干就是700多天。

长年累月的包装,让张旭胜手上出现了厚厚的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年来,张旭胜经手的产品无一出现问题。

改进技术

在公司的宣传栏上,清晰地列出了第三主业布局,其中,科技创新被摆在了首位,也成为曲轴智能制造班组制胜的法宝。

在公司的众多智能化班组中,曲轴智能制造班组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遥遥领先。

相同的设备和自动化程度下,如何使得效率再提升?

智能制造班组组长刘砚达给出了答案:技术改进。班组每月提出15条改进意见,形成了技改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

此前,操作时顿繁出现止推侧面工层台与精铣主轴工序不符,造成返工返修甚至废品的问题。刘砚达和组员们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锁定症结。

“经过一周的讨论研究,后续我们采用止推侧面前道工序不加工,直接在精车工序时一次成型的方法。”刘砚达介绍,改进后,加工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尝到技术改进带来的甜头,智能制造班组不断选树先进典型,鼓励技术改造。班组职工深入推进导师带徒、结对帮带等多元培养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他们还推广“师傅传承大讲堂”和“工匠人才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实行“师傅”与“徒弟”双向选择机制,有效推动了绝技绝活的传承和发展。同时,班组职工积极参与工匠学院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个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0余名中高级工,两名威海工匠,1名威海市首席技师,4名威海市文登区名师……天润工业智能制造班组人才辈出,他们正以不辍的匠心意气风发地走在创新之路上。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