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广西新质生产力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广西新质生产力

来源:广西日报
2024-04-26 14:00

原标题: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广西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应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我区历来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专节谋划“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要以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契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超前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并提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个产业。“广西科改33条”提出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广西科技重大专项优先支持“蛙跳”式产业发展。2023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年均达35%以上,已成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广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科技交流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765”现代化产业体系。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材料产业链初步形成。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2位,声学光学精密元器件填补广西空白。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并实现量产销售,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电动桥产销突破百万台的企业;开发了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的五菱太空舱,达到特定区域L4级自动驾驶水平;开发了3~4米微型新能源物流车,满足日本TDS法规认证,与日本ASF株式会社签署了量产合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出区内首台氢燃料电池卡车,完成首个氢能示范运营,填补区内氢能产业链空白;无人驾驶商业应用场景全面落地,打造国内首台L4级别无舱自动驾驶卡车乘龙幻影,实现北海港口5G+无人驾驶混流作业示范,在黑龙江大桥口岸完成国内首个高寒地区自动驾驶示范运营,获得国内首张全场景入场物流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牌照。

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强化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供给。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七大领域,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实施重点领域科技“尖锋”行动。突破解决平陆运河建设面临的船闸和护岸结构全寿命周期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非道路用IE—Power农机动力总成是国内首款农机电驱无级变速动力总成,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装载机销量以及多功能乘用车、交叉型乘用车、微型货车销量在细分领域均居全国第1位,铝合金板带材气垫炉、商用车燃氢发动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创建与整合优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遴选重点产业的领军企业牵头、联合其他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攻关,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玉柴、南南铝、平陆运河集团等大型企业发挥主导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不断强化原创技术供给。近两年新获批建设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推进建设近海能源工程结构系统安全科学研究平台(海基一号)。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力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认定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破解的困境

未来产业技术密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2022年12月22日,科技部、教育部批复的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及培育名单出炉,来自8个省、直辖市的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实施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与配套政策,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加快推进未来产业落子布局。

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省市相比,我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相关主体对未来产业的关注不足;二是尚未对重点城市发展未来产业的机会点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识别,尚未系统筹划制定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三是尚未出台针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体系化的政策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造成了影响。

加快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

针对我区新质生产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产业基础等方面挖掘自身优势,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模式。

强化统筹协调。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新质生产力重大问题研究、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联动,制定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落实重大任务。南宁作为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城市,可成立专门推动本地新质生产力布局与发展的部门或机构。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我区应围绕新质生产力领域,优化面向产业重大需求的创新平台布局,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验室体系,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布局前沿领域技术创新,加强面向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我区创新策源能力。

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借鉴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经验,根据我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进展情况,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深化面向东盟为重点的跨境科技创新合作,面向未来产业引进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等各类优质创新资源,瞄准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工程、生物育种、氢能与储能、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布局前沿领域技术创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探索新的研发组织模式,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缩短研发时间。

构建未来产业发展雨林生态。制定好“未来科技”“未来人才”“未来金融”等匹配未来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方案,探索适合未来产业的科研创新范式、人才引育模式和资金投入机制,在“两链”融合基础上,将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形成“最优支持政策、最好转化条件、最强产业赋能”的政策供给。

黄柳林,作者为广西科协智库专家,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正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