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莉丽:拨开迷雾寻找案件真相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谭莉丽:拨开迷雾寻找案件真相

来源:人民公安报
2024-04-24 11:26

原标题:

谭莉丽:拨开迷雾寻找案件真相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李嘉庆 通讯员 李润秋

4月18日,在济南铁路公安局青岛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明亮的实验室里,刚刚被评为“公安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法医谭莉丽谈起14年从警经历,为我们讲述拨开重重迷雾寻找案件真相的故事。

大案淬炼意志

2010年春天,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谭莉丽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当法医还是医生?

慎重思考后,谭莉丽考取了青岛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法医岗位。得知录取结果的她去书店买来《法医病理学》和《法医临床学》,回宿舍通读。“因为研究生专业没有法医学课程,之前不了解这份工作。但看完那两本书,增加了自己对法医工作的兴趣。从那一刻起,我就拿定主意,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医。”谭莉丽说。

参加工作后,谭莉丽先去了地方公安机关学习。刚起步,就遇到了一起大案。

那是一起杀人碎尸案,尸块被犯罪嫌疑人抛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第一次出现场,谭莉丽和同事的任务是拼接发现的尸块。十几天里,尸块陆续被送到尸检中心。“晚发现的尸块已经处于高度腐烂状态,气味难闻,部位也很难辨别。隔着眼镜,我和师傅被呛得一直流泪,睁不开眼睛。”谭莉丽回忆说。

就这样,两人艰难地完成了尸体的拼接和复原工作。第一次现场经历,确实给谭莉丽留下了不小的震撼。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她都无法睡一个完整的觉。“不是因为害怕尸体,而是为受害人感到气愤,无法理解嫌疑人的行为。”

完成在地方公安机关和中国刑警学院的系统学习后,谭莉丽回到青岛铁路公安处,正式成为全处第一位女法医。

巾帼不让须眉

谭莉丽刚到青岛铁路公安处工作时,整个公安处只有两名法医,而一个现场往往需要两名法医配合工作,这意味着她几乎要出所有的现场,半夜接到电话连夜赶往事发地点是常事。

2011年腊月的一个深夜,一地区铁道线上发生一起亡人案件,谭莉丽和同事驱车3个小时赶到现场。尸体组织七零八落地分散在铁道线周围。当时正值寒冬,担心野生动物叼走尸块,谭莉丽一行人当即决定连夜勘查。他们沿着线路地毯式搜了一整夜,翻过栅栏围墙,越过沟渠河道,终于在距报警地点30多公里的地方拼齐了最后一块残肢。

“2010年,知道她来时,心里还有些担忧,因为法医这个活属于脏活累活,担心一个女同志干不了。但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担心多余了。”青岛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支队长荣学文对这位爱徒态度的转变,来自谭莉丽的坚守。

多年来,谭莉丽的足迹穿过酷暑严寒,遍及每一起事故现场。刚接触法医工作时,白天谭莉丽在现场勘查检验,晚上她拿起专业书籍,对着尸检照片填写鉴定记录。靠着扎实的专业底子和勤恳的工作态度,她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法医。

专业之间的裂隙,尚可用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弥合,但当法医还对体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长达数小时的解剖考验着耐力,而解剖后的缝合亦是绝对的磨炼,如果遇到开颅,各种器械本身的重量就足以让她吃劲。但法医工作不分男女,上了解剖台,再苦再累,谭莉丽都硬挺着。

一颗牙齿、一根发丝、一滴血迹……都是无声的证词,都可能成为案件侦办的关键证据。十几年来,谭莉丽24小时待命,累计勘查各类现场220多起,为案件侦办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耐心答疑释惑

除了做尸检,法医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伤情鉴定。

铁路公安办理案件中的当事人,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后续的远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对法医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是个极大考验。

今年3月,一名来自重庆的当事人因事故需要做伤情鉴定,但当事双方对受伤部位的新旧存在分歧。谭莉丽耐心解释,指导当事人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在拿到检查资料后,谭莉丽连夜甄别分析CT影像,在最短时间给出了专业公正的鉴定结果,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肯定。

“我们支队有个传统,在给出伤情鉴定结果后,我们会耐心地为当事人释疑解惑,谈透,说清,我们才能走。”谭莉丽说。

无论是面对情绪激动的逝者家属,还是争执不下的当事人,谭莉丽每次都公正客观地讲事实、摆证据,坚守自己的专业领域,给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从事法医工作14年,谭莉丽出具鉴定书350余份,从没有接到过一次投诉和复议。前不久,她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12篇学术论文《皮肤再生相关因子与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

时至今日,谭莉丽仍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在法医工作岗位上,她就像一束穿透雾霭的光,努力、坚韧。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