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我的职工文学创作故事:历时3个月6易其稿,写身边的“人和事”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道|我的职工文学创作故事:历时3个月6易其稿,写身边的“人和事”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4-23 20:38

原标题:

我的职工文学创作故事:历时3个月6易其稿,写身边的“人和事”

—4·23—

【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 ② 】

4月19日,记者走进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宁河供电分公司,在职工书屋,该公司四级职员、职工作家李晓楠向记者讲述了“我的职工文学创作故事”。

李晓楠在天津市职工作家培育工程座谈会上发言。

培育新时代职工作家队伍

天津是一座有着丰厚工人文学底蕴和基因的城市。1949年以后,这座华北重镇便出现了一批工人作家的身影,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职工文学、改革文学。

2023年4月,天津市总工会与市作协携手启动职工作家培育工程。

该工程培育对象为热爱文学创作,具有一定文学创作基础,能够创作5万字以上中长篇小说等作品的天津市在职职工。来自天津28个区局集团的52名职工作家报送了53部文学作品。经过初评、复评,确定了10名职工作家培育对象,李晓楠就是其中的一位。

天津市总工会和市作协还组织知名作家、专家,通过改稿会、座谈交流等形式,为培育对象提供一对一指导与培训,帮助修改完善应征作品。

我的职工文学创作故事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李晓楠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文学,小学三年级在《故事大王》上发表文章《小青蛙回家》,自此走上创作之路。

40余年间,他先后在《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天津文学》等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寻找》等五部作品集,曾获“中国乡土文学奖”、全国梁斌小说奖、首届中国电力文学奖等奖项。

2023年,在天津市总工会和天津市作家协会联合开展的职工作家培育工程中,李晓楠历时3个多月,创作中篇小说《追光》。小说讲述了一名电力职工的成长历程,主人公陈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将责任抗在肩,将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石,展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介绍,《追光》初稿完成后又做了6次修改,字数从5万多字增加到12万字,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大部分取材自李晓楠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例如,陈进的妻子对电力工作不理解,她孤身一人花了3天时间,走了一趟巡线路线,去感受巡线员真实的工作状态,这个情节来自李晓楠蓟州山区同行的真实故事。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据了解,对李晓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名叫《巴克夏的温柔》。这本书作者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松。

2016年,王松与李晓楠相识,他鼓励李晓楠扎根泥土、扎根基层写作,是其文学创作的引路人。

《巴克夏的温柔》这部作品可读性很强,对生活、场景描述细腻、生动,李晓楠将其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作者 | 张玺  程志会

策划 | 郭强 罗娟 陈晓燕 王维砚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