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零食”风靡小学 吃的是零食还是寂寞? - 民生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一元零食”风靡小学 吃的是零食还是寂寞?

来源:中国之声
2024-04-23 14:07

原标题:“一元零食”风靡小学 吃的是零食还是寂寞?

记者丨杨静 王利 胡晓辉 蔡薇 梁琰 周文茹

最近,在中小学校门口、小区超市里,各种小包装的辣条、薯片、小饮料等“一元零食”在孩子们当中刮起了一阵风。这些零食让家长们避之不及,孩子们却欲罢不能,甚至以此为同学间社交的工具。这样的零食,能吃、该吃吗?廉价食品背后,承载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心理需求?

“‘一元零食’便宜、好吃,大家都买”,记者在多地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门口,都听到了孩子们这样的描述。在安徽马鞍山,10岁的小学生刘小静(化名)说,每到放学时间,她和同学喜欢去逛校门口的小卖部,辣条、糖果等品类丰富的零食,大多一块钱就能拿下,很便宜,还可以跟同学互相交换分享。

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学生家长看了忧心忡忡。在许多爸爸妈妈们眼里, “一元零食”大多是糖豆、辣条之类的高糖高盐食品,担心吃多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陈洋坦言,“很多零食上面的标注不是很正规”。可孩子的同学们都在吃,考虑到“小孩也有自己的社交”,他也无法完全拒绝孩子的要求,只能建议孩子把家中的零食带去和同学分享。

即便是对于有更强辨别能力的初中生,“一元零食”有时候也不好拒绝,“同学给的不好意思不要”。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陈瑞锋表示,课间经常看到学生之间分享小零食、小玩具,但由于很多“一元零食”是“三无产品”,对孩子们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因此学校是禁止学生在校门口购买“一元零食”的。她也指出,孩子们购买“一元零食”,有的是为了跟别人交换,社交意义已经大过了单纯的食品。

除了廉价的零食,各种廉价小玩具、网络游戏也成为孩子之间社交语言的一部分。家长张女士认为,无论是零食、奧特曼,还是盘串、集卡,都可以看作“社交货币”,其背后是孩子们渴望社交的心理需求:“因为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限制,平时也好、周末也好,能够聚在一块社交的机会其实很少,但是这又完全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张女士觉得,如果平时能多带孩子出去,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环境和场所,孩子可能就不会热衷所谓的“一元产品”了。

安徽马鞍山市师苑小学德育办主任曹婧指出,少年儿童的社交渴望大都特别强烈,这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需要得到保护。“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购物的过程有自主意识的体现,跟同龄人去购买零食时,不仅有交流,他还能去自主地进行购买。”曹婧认为,孩子的自主意识需要得到关注和尊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未成年人的社交方式不应过于局限。学校和家长应当给予正确引导,提供健康社交的机会和平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交换礼物,还应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共同去做一件感兴趣的事。学生的交往其实是培养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曹婧对此表示赞同。她说,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打造更多社交场景,比如二手市场、各式各样的比赛,如主持人大赛、讲故事比赛等,打破孩子们之间的壁垒,鼓励孩子们和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流,用更加丰富的形式来鼓励孩子们进行社交。

监制丨沈静文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