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如何因“数”而变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思政教育如何因“数”而变

来源:大众日报
2024-04-23 13:46

原标题:思政教育如何因“数”而变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关乎高校教育的命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课堂优势与时代智能技术充分融合,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赛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以线下课堂为主阵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师单向输出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步转化成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幅度上升,学习积极性提高。如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参与手势签到、快速投票、发弹幕、随机点名等多种课堂活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更加频繁,学生抬头率明显提高。二是教学环境创新。人工智能可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利用智慧教室、多媒体智慧讲台、虚拟仿真体验教室等展现、演示、再现、渲染、体会、描述等步骤,搭建虚拟化教学场景,教师与学生打破时空限制,重建历史场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如山东建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系列数字展馆,让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突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平面叙事”导致的抽象性,实现虚拟与现实共生融合,激发学生兴趣,做到“学”“用”结合,增强学生获得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三是思维方式创新。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海量信息面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时准确地辨别、筛选网络上的有效信息,做到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相结合进行教学和工作,更好地发挥教育者的身份价值。

数字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一是精准设计教学内容。高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数据、专业能力等基础情况,通过“云计算”和“数字画像”对学生进行系统分析,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特征、行为动态和生活习惯,精准捕捉、强化学生注意力,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准设计思政课程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二是精准分流教学目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层次和学科的学生进行全面、深刻分析,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成长需求,设计智能阅卷、智能评分、智能生成评价报告等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一化、同质化的现状,实现精准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三是精准定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警戒灯和矫正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存在方式单一、反馈不及时、忽视个体差异等问题。人工智能可通过大数据实时收集思政课教师日常教学数据,系统分析教师的授课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助力教学评价实现精准定位、及时反馈,做到知识、能力和价值统一多维评价,将教学评价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高。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一是资源推送智慧化。一方面,人工智能凭借大数据计算实现庞杂思政信息智能整合,改变了过去单一推荐方式,拓宽了思政育人覆盖面,多维识别、从优推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精准识别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避免大水漫灌,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是算法匹配智慧化。算法匹配可以读取和采集大量数据,对思政教育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进行扫描、清理、筛选、重新编码,便于人们搜索、查阅资料。算法对筛选出的思政教育大数据进行语义、情感、空间、强度等分析,从中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事实本质,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细节。三是教学管理智慧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日常管理环节,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也能够使得管理效率、质量出现质的提升,助力教学进程的全面推进。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在思政教育大数据信息的收集、挖掘、针对、反馈等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对教育管理的全体对象进行全过程、全链条式管理,以此扩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进一步推进管理流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升级,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前提下为教育决策提供更精准、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场景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以人为本、合众为一理念的深度贯彻落实,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积极性的同时也为社会大众在教育管理中的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智能综合管理局面的形成。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整合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教学模式、方法,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是柄双刃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问题与挑战。一是需要厘清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坚持理论指导,强化学习者的理想信念,避免学习者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感官体验,脱离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技术审视和安全评估,强化伦理规范,自觉净化网络智能空间,注重隐私保护,遵循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三是适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避免出现数字鸿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人工智能当作协作伙伴,不能替代人与人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

王萍,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