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山东之道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山东之道

来源:大众日报
2024-04-23 11:05

原标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山东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具备充足的产业优势,同时拥有人口“双过亿”、交通物流便利、海陆区位有利、教育资源丰富、营商环境友好等资源禀赋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也意味着向上生长、向强进军的空间十分巨大。

发展具有齐鲁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立足省情实际,紧密结合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目标,系统性优化和重塑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原始创新”和“引进应用”,巩固传统动能,打造新兴引擎,拓宽市场空间,形成错位加速,真正把基础优势转化为领跑能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在全省经济体系中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工业稳”既是全省“经济稳”的基本盘,也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中加快塑造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山东持续巩固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四新”经济在GDP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加快培育发展工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人才、技术、资金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中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统筹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培育壮大工作,为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和未来产业是“孕育”的重要载体,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塑成”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占比高是山东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长期以来存在的“两个70%”现象,决定了山东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塑成”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十分肥沃。立足这一现实,应以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为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步伐,深化制造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进程,推动冶金、石化、轻工等产业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既在传统制造业发展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又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高污染、高耗能等行业,以清洁生产技术为牵引,积极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实现传统制造业集约化、绿色化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为突破,在高端装备、智能家居、工业母机、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领域,培育形成规模化发展能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引领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抢得先机。此外,应发挥山东的生态资源优势,协调海洋与陆地资源,带动海洋产业向绿色、环保、高效和节能方向进军,提高海陆制造业协同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形成山东独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

山东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全国首位,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农业资源禀赋和先发优势突出,种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持续壮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山东在乡村产业建设、乡村文化涵养等领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应面向培育高质量农业产业集群的任务,加快粮食安全、蔬菜供应、特色农产品、海洋牧场等传统产业链的“特色化”“精品化”进程,加速培育壮大生物种业、智能喂养、生物肥药、农业疫苗、新型食品等新兴产业集群,提高全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应面向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探索实践和基层创新,积极推进农业领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研究和应用,力争在生物制造、数字农业、细胞农业、康养农业等前沿领域形成一些特色模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我国在全球农业高科技和产业升级竞争中“抢位争先”当好试验田和样板间。应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节能、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研发应用,强力推进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低碳有机循环农业等领域发展,为农业发展增强绿色动力。应面向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绿色农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教育等工作,将产业振兴的成果向“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延伸,推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新质生产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拓新空间

新服务、新业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具有关键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发挥服务业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山东服务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互动、和谐共生的趋势愈发明显,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正在加速形成新动能、打开新市场。今年一季度,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1%。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利时机,推动服务业市场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深化服务业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目标,巩固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流通、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优势,形成一批模式新、效果好、易复制、可迭代的产品和服务方式,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效的持续提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应聚焦人民群众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快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养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稳步扩大市场规模,规范相关企业经营行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化方式逐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由“被动”供给向“主动”跨界融合转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应超前谋划未来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加快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形成有效突破,补齐现有服务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并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应用好数字技术,提高数字赋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率,提升一二三产融合速度和质量,不断拓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应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加大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工作力度,为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大幅提升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最终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山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今后一个时期,应以发挥产业优势为根基、深化改革创新为动能、优化要素配置为保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当领跑者,全面激活经济“量增”的主引擎、释放经济“向新提质”的原动力,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与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姜明明,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省级新型重点智库“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