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和白衣是我的信心和底气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部队医院护士长偶遇路人昏迷,竭尽全力施救,她说——

军装和白衣是我的信心和底气

来源:天津日报
2024-04-23 09:20

原标题:部队医院护士长偶遇路人昏迷,竭尽全力施救,她说——(引题)

军装和白衣是我的信心和底气(主题)

天津日报记者 徐雪霏

张娜是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门诊部的文职护士长。今年清明期间,她从天津回山西老家扫墓,在运城北站偶遇一名心脏病患者晕倒昏迷不醒。她毫不犹豫地上前施救,在最宝贵的时间段内,稳定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救护车赶来,患者被送往医院,最终脱离危险。这件事给张娜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不仅仅是救人——多年前,她的父亲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能在清明时节的老家,和大家一起挽救一名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对她来说是一件特别欣慰的事。

旅客突发心脏病

及时伸援手施救

4月3日傍晚,山西运城北站候车大厅人头攒动,张娜也在此中转,准备倒车回老家。刚过完安检,她就看到不远处一男子突然栽倒,周围乘客乱作一团,谁都不敢靠近。车站里几位民警和工作人员匆匆赶过来,身为医务工作者,张娜也跑了过去。

经观察,患者嘴唇发绀,面色紫青,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消失,口腔里不断有呕吐物溢出,情况非常严重。大厅里没有别的医生,张娜初步判断患者是突发性心脏骤停。她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指导民警,帮忙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并用硬物抵在患者齿间,避免发生咬舌。

心脏骤停之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就可能出现意识丧失,30秒出现全身抽搐情况,60秒瞳孔散大,在完全缺氧的状态下,4至6分钟,患者会出现脑损伤,8至10分钟后,脑损伤将不可逆。因此前4分钟是抢救的最佳时间,被称为“黄金4分钟”。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张娜不敢有片刻停歇,不间断地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正确做法是要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达到5至6厘米,按压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两三分钟过去,张娜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她一边施救一边观察患者面部变化,看到患者仍没有任何生命体征,心里很着急,突然想到,这类有心脏基础病的患者应该会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便让民警帮忙找找,终于在患者上衣右侧口袋里找到了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帮患者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后,张娜继续不间断地施救。

5分钟后,张娜有些体力不支,民警提出和她轮流做胸外按压。张娜给民警讲了动作要领,又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亮,发现患者瞳孔对光毫无反应。该做的急救都做了,可患者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能不能挽救他的生命,张娜也没把握。

救护车赶到了。张娜向医生描述了现场情况,患者被送往医院,这时张娜才放松下来,瘫坐在地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民警对她说:“感谢您及时施救,能否留下个联系方式,患者的家人会感谢您。”张娜说不用,这是医护人员该做的事。但在民警的执意坚持下,她还是留下了电话号码。登上返乡的火车,张娜的心情恢复了平静,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思绪一下子回到2015年夏天,那也是她和父亲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

当年父亲因心脏病猝死

成为女儿心底的一个结

1982年,张娜出生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童年的生活既平淡又幸福,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她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父母从不让她干活,姐姐们总把最好的给她,生怕她受委屈。

中学时,有一天张娜骑自行车上学,半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人重重摔在地上,浑身剧痛,喘不过气,脸也肿得厉害,眼睛被挤得只剩一条缝了。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轻微脑震荡、胃出血,需要住院治疗。父母得知女儿出了车祸,急忙赶往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小张娜心疼不已。住院期间,父母每天得下地干农活,还要轮流来医院照顾她。爷爷也每天骑自行车过来,哪怕只待一会儿,看见张娜平安,才放心。这段经历让张娜深深感受到亲人的关心和爱。

22岁时,张娜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天津,成为这家部队医院体检中心的医护人员。离开了家乡、父母,她才知道一个人在外生活不容易。在老家时,每天回来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工作后,下班回家迎接她的只有冰冷的房间。所以只要休假,她就会回家。结婚后,夫妻二人工作都很忙,张娜便拜托父母、姐姐偶尔来天津帮她带孩子。

2015年,张娜回老家,白天约朋友出去玩,晚上10点回来,看到父母的房间黑着灯,以为他们已经休息了,便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一个小时后她接到电话,是医院的通知,她的父亲已经离世了。这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白天父亲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在了!急匆匆赶到医院才知道,原来父亲晚上开车出去办事,突发心脏骤停。路人拨打120,15分钟后救护车赶来,遗憾的是,父亲已停止了呼吸。其实她父亲很早就查出心脏有问题,因此身上常备急救药物,可是在心脏骤停的那几秒钟内,人完全失去了知觉,来不及拿药,身边又没有别人,耽误了抢救。

张娜责怪自己,如果那天不出门,在家陪着父亲,和他一起去办事,悲剧就不会发生。自己是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那种无力和自责感,成为她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今年清明期间,张娜回家给父亲扫墓,没想到路遇患者,跟当年父亲的病症类似,只不过,这位患者更幸运一些,因为得到了及时施救。这件事让张娜意识到,尽己所能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同时也能从中收获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军装和白衣

给了她信心和底气

结束了清明假期,4月6日,张娜从家乡返回天津,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在这家部队医院工作了近二十年,2007年,经过严格筛选,她正式成为军队文职人员,军人和医务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让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2019年4月,她调到门诊部任护士长。从门诊楼安全措施的检查、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到各诊室日常秩序的维持、医院各项宣传活动的筹备,事无巨细,她都要亲力亲为。作为一名军人,每周她还会进行不少于四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增强体魄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意志品质。工作中,她多次获得“四有”优秀文职人员、优秀护士长等荣誉。

4月12日,张娜接到一个从山西打来的电话。对方是运城北站副站长,他告诉张娜,那名患者已经获救,转到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继续治疗,情况基本稳定。听到这个好消息,张娜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患者家属也打来电话,向张娜表示感谢:“张护士长,我是您在火车站抢救过的病人的家属,多方打听,才知道您在部队医院工作,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当时采取的急救措施,后果我们都不敢想。您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也挽救了我们这个家,我们真的要好好谢谢您!”从家属口中得知,患者是山西太原人,那天从运城老家扫墓回来,准备乘车返回太原,刚过安检就发生了心脏骤停,瞬间失去了知觉。是张娜的及时施救为患者争取了时间,送到医院紧急抢救,终于在当晚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又做了心脏手术,生命体征平稳。

在医院工作的这些年,张娜也经历过类似的突发事件,但身边有同事在,无论困难多大,她也总有一种踏实感,都能按部就班地救治患者。而这次却不一样,她是一个人在战斗,根本没时间思考,更没有人可以商量,必须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进行抢救。有人问她:“你不怕抢救失败,患者家属会埋怨你吗?”她自信地回答:“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相信人们都是善良的。我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救死扶伤是使命所在,没有什么怕的,我身穿的军装和白衣就是我的信心和底气!”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