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让书香浸润军营 - 军事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国家图书馆:让书香浸润军营

来源:解放军报
2024-04-20 15:36

原标题:

国家图书馆:让书香浸润军营

尹汉超 贺一航 刘仁辉

写在前面

世界读书日,书香满军营。

近年来,随着军营图书馆、阅读室建设日益完善,推动越来越多的官兵养成阅读习惯。军营阅读环境的建设,常常离不开图书机构的支持。

2023年11月4日,本版以《军营图书馆:背靠大树书香浓》为题,报道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文化拥军、智力拥军的做法。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走进国家图书馆、军队科研机构和基层部队,探寻国图人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中的持续努力。

某部“汽车图书馆”内,工作人员为官兵发放预订书单。雍韬 摄

从“水兵帽”到数字图书馆

智力拥军顺应时代之变

春日,走进国家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分馆,阅读和查找资料的科研人员忙而有序。实体文献、电子资料,化作强军路上的一块块铺路石。

2021年4月19日,国家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分馆揭牌,数字图书馆同步运行。据悉,这是国家图书馆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及军事机构建立的第19家分馆。3年来,以数字图书馆为依托,20余类专报信息,10余种著名智库研究报告等,一批批优质文献、数据和专题资料源源不断提供给军队科研机构和基层部队。

“文化拥军,就是以文化软实力助推部队提升战斗力。”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陈樱说。

回望历史,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一直有国图人默默支持的身影。“水兵帽为什么要有飘带?”人民海军设计军装时,官兵曾提出疑问。国家图书馆立即组织人员考证飘带起源。参与查证的专家王珂回忆:“当时,两组人马分头行动搜集资料,一张图都不放过。”经考证,水兵帽飘带除装饰外还具有测风向的功能。

置身新时代,国图人主动适应世界格局之变、战争形态之变。“往往新闻媒体刚报道战事,数字图书馆平台便推出权威解读,速度令人惊叹!”空军某院校学员李伟说。“部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智力拥军的任务之一,就是信息资源‘大后方’持续蓄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据框架负责人王安说。

面向未来,国图人正在拓展新领域,开辟新空间。“如果说打造数字图书馆是智力拥军的1.0时代,那么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将开启智力拥军的新阶段。”谈及正在着手的工作,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

“兵书展”落地军营内外

古典兵书启迪胜战智慧

曾经,每当国家图书馆宣传推广负责人郑晓雯看着珍贵的兵学经典静静躺在书架上,心中总有几分遗憾。

“兵书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为人类贡献的文化瑰宝。新时代官兵若有机会接触这些历史典籍,从中汲取智慧,一定有益于战斗力生成。”她萌生了为军地读者举办专题“兵书展”的念头。

策划书展,选择展品很关键。《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等10部经典,犹如浩瀚史河中的一串珠玉被拾起。“我们选择了部分兵书的珍贵善本进行展出,布展中既讲述它们在特定历史下诞生的背景,也力求展现其中蕴藏的深刻思想。”阅读推广员李希说。

2023年9月22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赏析”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紫竹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很快,“制衡与博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典籍展”走进百余家军地单位;“兵道传扬·书香军营”在十余家单位同时展陈。

军营图书馆展厅,官兵手握兵书,向古代先贤“求教”;地方图书馆展厅,观者人头攒动,为前人智慧折服。在海南琼台师范学院,2021级学生许正豪留言写道:“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至理名言,仍值得我们时时铭记在心。”

陆军步兵学院举办《孙子兵法》共读分享会。翟亚庆 摄

“移动图书馆”来到练兵场

流通专线通达边关海岛

4月中旬,“移动图书馆”来到空军某训练场。图书室刚刚布置好,前来借阅的官兵就排起了队。

2022年初,国图在调研时发现,3家军队院校分馆到馆人数、借阅量、访问量出现下滑。调查问卷中,官兵反映馆室布局宽泛,研战教战学战的有效资源不多……

阅读应助力强军实践,如何找准发力点,真正“使上劲”?

国图人拿出举措。不久,以地域划片划区,以站、点、线串联军地资源的建议得到采纳。短短两个月,“悦读驿站”“图书流通点”“微型图书站”相继进驻军营试点单位。在空军某部图书馆,图书资源量由40万册升级为400万册,全新打造8个专题研习区。2023年7月,在军队院校一次相关会议上,这一共建共享实践被评为年度优秀案例。

有了好资源和专题区,“移动图书馆”随即设立。“作为‘移动图书馆’联建方,联建单位每次演训前,我们都会根据任务实际列出需求的纸质、电子资源清单,按需送达。”试点单位相关项目负责人韩艳娟说。

2023年,首家军营“移动图书馆”试点取得成功;2024年,30余条图书流通专线上高原、下海岛、到边关、进哨卡,在广袤而火热的演训场上一展身手。

2023年11月8日,国家图书馆国防大学分馆揭牌成立,图书信息领域的军地合作更加密切。一批直通演训场的站、点、册、网优质资源打包后订单式送达,网端可“询”,屏端可“触”,指间“互动”,助力演训场与战场的畅通连接。

可喜的是,各地学习借鉴国图经验,开展多种创新探索。甘肃省天水市图书馆以“移动图书馆”形式,为驻军某部提供3万册电子书资源;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通过智慧阅读终端,为驻军官兵提供涵盖16家数字平台的40万册电子文献和超50万集视听资源。

“在智慧军营建设大潮中,我们将抓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好时机,灵活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智资源、融媒体、智库关键节点,发挥国图文化拥军、智力拥军更大的效应。”谈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未来打算,陈樱表示。

本版制图:扈硕

携手推进全民阅读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馆长 冯占英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军队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我军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井冈山时期开展的读报运动与扫盲、识字、夜校相结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中央苏区文化教育的一大创举。长征路上又创造了“看后背识字法”——背上贴字,边走边学,许多“红小鬼”靠这个办法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也提高了思想觉悟。

如今,青年官兵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长大,对读书有了更高的需求。中国国家图书馆在部队科研机构、军事院校开设军事分馆,在基层部队设立“移动图书馆”,成为新时代文化拥军、智力拥军可圈可点的创新探索。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办,主题是“共建书香社会 共享现代文明”。走向书香社会,军地协同创新实践,新时代双拥工作可做的事情有很多。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拥有海量文献、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担负为军队提供文献资料的重任。背靠大树书香浓,部队各级领导特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好这些资源,以阅读力助推战斗力,军地合力打造更多“书香军营、文化育兵”的示范样板。

放眼新时代创新实践,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军民共建的独特载体和特殊渠道。前几年,在助力精准脱贫、援建八一爱民学校的过程中,许多基层部队积极援建地方图书馆、乡村图书室,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扶贫扶志、扶贫扶智提供支持。如今,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图书馆依靠自身资源,继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8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了“两个统筹”,一个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一个是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这也为图书馆领域的军民共建、军地协同创新明确了方向。可以预见,军地接续发力,必将在书香社会、智慧军营建设中发挥更大的聚合效应。

责任编辑:刘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