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会:五年创新发展 做好职工“娘家人”

来源:中工网
2023-10-08 15:05

5年砥砺奋斗,云岭职工在发展主战场以团结奋进唱响壮美的“劳动者之歌”。

5年辛勤耕耘,云南工会在服务大局中用担当作为谱写动人的时代华章。

回望中国工会十七大召开以来的这5年,奋斗足迹深深镌刻,创新发展硕果累累。

5年来,云南省总工会在省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抓思想引领凝心铸魂。全省各级工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会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职工中举办“百千万”大宣讲等活动,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阅读分享等活动上万场次,唱响“云岭职工心向党”的主旋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以工会担当服务发展大局。省总工会牢牢把握为中国梦而奋斗这个当代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云南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云南省总工会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和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深入推进,为云南高质量发展蓄势聚力。在脱贫攻坚大战、疫情防控大考中,各级工会结合职能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了党政有号召、工会见行动。

以工会温度温暖职工群众。各级工会牢牢把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这个基本职责,推动4.5万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4.4万个单位实行厂务公开,5万户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推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多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检查7万次,查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73万件。圆满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深入推进以“六惠”为重点的普惠服务,唱响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疗休养、职工文体活动等服务品牌备受欢迎,一件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事实事,让职工体会到了来自工会“娘家人”的温暖。

以改革创新提升组织活力。省总工会配合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制定修订出台制度机制130多项,对工会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进行大胆变革。大力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充分激发县级工会活力。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余人。把基层工会经费留成比例提高到60%,省总工会本级用于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经费占比超过80%。孵化培育了一批惠工中心,推动成立省劳模协会,有效充实了工作力量。“数字工会”创新突破,建成6大系统,延长了工会工作手臂。

以好的作风跑出发展“加速度”。省总工会党组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扛牢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大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工运事业的发展优势。围绕“清廉云南”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整治“四风”,狠抓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三法三化”,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建立各级工会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和赴基层蹲点制度机制,加强激励工会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建设,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全省工会的智慧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踏上新征程,省总工会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突出工会工作的主题主线、主责主业,全面推进凝心铸魂、团结奋进、普惠暖心、维权聚力、改革强基五大行动,制定和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全省职工最大限度地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团结奋斗。

铸魂 ——唱响“云岭职工心向党”主旋律

5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会、交流会、座谈会,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省总工会先后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诵读活动和“百万职工心向党”职工诵读活动,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理论宣讲、诵读等宣传宣讲活动5万多场次,覆盖职工1000多万人次。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总工会及时布置省、州(市)、县(市、区)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联动开展“百千万”大宣讲活动,宣讲1.7万余场,覆盖职工95.6万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

5年来,省总工会围绕主题主线、突出工会特色,以群众性系列活动凝聚职工。2019年,举办“中国梦·劳动美——云南省职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2021年,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举办28万人次职工参与的线上线下结合10站10千米重走红色路线活动,创新推出的“百名劳动者贺百年”系列宣传报道阅读量超过1500万人次。2022年,围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开展“喜迎二十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宣讲活动、“喜迎二十大——颂党恩 跟党走”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阅读分享等活动上万场次。

5年来,省总工会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大力宣传劳动模范、“最美职工”“云岭工匠”及一线职工中的优秀代表。推荐选树省级以上劳模354名、“云岭工匠”109名,集中表彰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1401个。拍摄播出六季《云岭工匠》电视专题片、制作“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50集,组织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1600多场,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激励带动广大职工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统筹——提升工会工作服务大局的系统性

省总工会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云南省总工会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劳动竞赛三年行动计划、服务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服务职工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省总工会组织实施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各级工会干部感受到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提升了,目标更清晰具体了,服务大局的聚焦度更高了,项目化清单化抓落实的成效更明显。

2021年7月,对标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省总工会出台《云南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成为省总工会历史上第一个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五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云南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突出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适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和为基层工会赋能,部署了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建会入会、职工权益维护、职工表彰奖励、劳模关爱服务管理、职工疗休养“六项行动”和实施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普惠性职工服务、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支持职工创新创造、职工素质提升等“十项工程”,体现了云南工会工作的时代性、前瞻性、系统性。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目标。省总工会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和优势,制定《云南省总工会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聚焦“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出台思想政治引领、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深化就业创业服务、推进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深化职工权益维护、保障安全促进发展、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担当作为能力十项措施,制定了2023年度103个细化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将任务逐项分解,实行清单化操作,确保落地见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从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现在的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和公司辅席制造师,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政治地位都得到了提升,我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受益者,感恩这个伟大时代。”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分组讨论时,党的二十大代表、昆明云内动力设备动力部综合维修组组长秦选感慨。

技能提升了,收入增加了,地位提高了。秦选的发言代表了云南省产业工人的心声。

自2017年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云南省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省领导任副组长的产改协调领导小组。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与14家省级部门联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云南在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3次在全国产改会议上交流发言,产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完善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制定《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产改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产改配套措施109项,构建了全面规范、较为完备的改革制度体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能云南”行动的意见》《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大批政策实现创新突破,将技能人才纳入“兴滇人才奖”评选,在“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中设“首席技师”专项,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支持力度空前。

围绕“培育一支符合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目标促进技能人才成长。云南省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提高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动态更新培训目录,现已增加到937个。2019年以来,76.3万人次通过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技能等级提升。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认定机构419家、覆盖职业(工种)561个,累计认定135.54万人次。以扩大贯通领域、淡化学历要求、强化技能贡献、建立绿色通道4项举措,重点支持4.5万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实现职业发展贯通。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93万人,高技能人才历史性达到143.9万人,为产业强省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各级工会领导机关配备一线职工和劳模兼挂职副主席231名,4.5万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加强示范引领。目前,全省形成以全国改革试点曲靖市麒麟职教集团为龙头、59个省级示范点为带动、各级2012个试点为支撑的改革示范体系,实现16个州(市)和各省级产业、行业全覆盖,带动各地各单位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有力地把改革引向深入。

聚力——劳动和技能竞赛助推跨越式发展

在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中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乌东德创造7项“世界第一”、白鹤滩6项主要技术指标创下世界第一;连续7年在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掘进中组织劳动竞赛,助推隧道贯通;专项开展“玉磨杯”劳动竞赛,确保中老铁路如期建成开通……回望这5年,云南土地上每一件重大工程的建成、每一个精品工程的打造,背后都有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助推。

5年来,省总工会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主题竞赛,培育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等7项全国引领性竞赛,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兴水润滇工程等25项省级示范性竞赛,累计超过600万人次的职工参赛。

全省形成了省级主抓全国引领性和省级示范性竞赛,各州(市)、县(市、区)重点主抓辖区内重点工程、行业竞赛,企业重点抓好本单位竞赛的四级竞赛体系,做到重点工程开工一起、劳动竞赛就跟进一起,把“比学赶超”的精神融入保质量、工期、安全、环保、和谐各个环节。

5年来,劳动竞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劲动能。

助力产业强省建设,各级工会围绕绿色铝、绿色硅、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创新、创优、创效竞赛,形成了领军企业引领、向全产业辐射的重点产业劳动竞赛模式。

脱贫攻坚期间,省总工会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中组织开展专项竞赛,3.8万名职工比干劲、比质量、比工期、比安全,确保搬迁群众如期入住新居。

疫情防控大考中,动员173家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供企业的30多万名职工开展“勇挑重担、共克时艰、决胜疫情”主题劳动竞赛,启动全省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劳动竞赛。

共赴“春城之约”,开展“汇磅礴之力·展云南之美”服务COP15立功竞赛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劳动竞赛。

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团结奋斗促跨越、咱们工人有力量”为主题,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建设,助推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发展。

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牵头举办5届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涉及工种(项目)254个,产生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2398名,带动百万职工苦练技能、提升本领。

以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励职工创新创效。全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技师工作站“三室一站”521家,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7.5万项,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先进操作法6.4万项,获国家专利3万项,助推了创新型云南建设。

担当——在大战大考中贡献工会智慧力量

2019年6月鲁甸卯家湾安置区建设项目劳动竞赛举办钢筋安装技能竞赛。

2020年春节前夕,云南省总工会与广东省总工会联合组织700余名在粤滇籍务工人员乘坐“工会平安返乡号专列”返回云南。归乡的游子们不仅能够免费乘车返乡,还收到了新春礼包。农民工们表示,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在脱贫攻坚期间,来自“娘家人”的温暖覆盖了外出务工人员、易地搬迁移民、驻村队员、扶贫干部等群体。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总工会实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慰问项目、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职工健康疗休养项目、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民工技能培训等七项行动,发挥独特优势为全省脱贫攻坚大局聚智汇力。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建会入会、思想引领、阵地建设、维权服务、素质提升、促进就业、困难帮扶、人文关怀“八项举措”,促进安置点职工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省总工会牵头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13个,为云南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服务、协调联系、权益维护、困难帮扶、人文关怀等服务。投入资金1052万元,慰问驻村工作期间身故和遭受意外伤害的工作队员743人次。与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实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职工疗休养3年行动计划”,组织5900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职工疗休养。组织3200多名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休养。省总工会推荐表彰脱贫攻坚领域省级以上劳模51人,追授22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干部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温暖了人心、激发了动力。

为接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省总工会还出台《云南省总工会关于汇聚工会力量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聚焦抓就业促创业、抓扶持促动力、抓维权促帮扶等“十抓十促”,着力在促进稳定就业、推动建设和后续帮扶可持续发展中担当作为。

疫情防控期间,省总工会部署实施关爱慰问抗疫一线职工六项举措和“强信心、战疫情、维权益、保稳定、促发展”七项行动,走访慰问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职工63.6万人次,为11万人次受疫情影响遭遇困难的职工发放帮扶慰问金8457万元。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2.06万户企业、84.5万名职工响应,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扶困——构建梯度帮扶体系 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

帮助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是党交给工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6年到2021年,省总工会牵头在城市扶贫阵地上打赢了一场攻坚战,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云南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多次受到全国总工会表扬,省总工会职工帮扶服务中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构建合力帮扶格局。省总工会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1+10”帮扶制度,构建了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梯度帮扶制度体系,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

突出精准帮扶。2018年深入开展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回头看”行动,对7.1万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全面复查清查、逐一精准识别。2019年,率先在全国组织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第三方核查评估,进一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推动了问题整改。2020年,开展“户户清”专项攻坚行动,查找出困难需求5000余个,在滇西、滇南、滇中三个片区召开座谈会,督促各部门协力解决困难。

各级工会科学制定帮扶措施,筹集9亿余元资金,对在档困难职工实施生活救助、助学救助、医疗救助和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就业指导41.6万人次;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在档困难职工落实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低保保障等3.27万人次。截至2020年底,帮助6.9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脱困,2000余户重病、残疾困难职工家庭纳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实现解困。

全省100%的建档困难职工家庭都获得了工会的生活救助金,99.9%的困难职工家庭得到就业、就医、就学等不同类型的帮扶措施。各地在探索实践中,涌现出“祥云样本”“红河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创立了解困脱困云南经验。

2021年起,省总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要求,设立解困脱困5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各项帮扶政策力度不减、措施不变,对在档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将帮扶常态化进行下去。

关爱——打造“云岭工惠”品牌 精准服务千万职工

提供就业咨询、技能培训、建设1300多个基层工会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发放电子阅读卡、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健康体检……从职工的学习、就业、培训到健康、文体、生活,工会“娘家人”样样关心。

5年来,省总工会深入推进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六惠”为重点的普惠服务,打造“云岭工惠”工作品牌,提升了工会服务覆盖面。

在“惠就业”方面,依托“数字工会”,为职工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做强“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工会就业服务品牌,为60余万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在“惠知识”方面,每年支持 70个省级职工书屋、60个流动职工书屋、30个电子职工书屋建设,到2022年12月,共建设全国和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300多个。在“惠技能”方面,全省各级工会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出面向职工的“菜单式”“点餐式”技能培训和线上培训课程。从2021年开始,省总工会对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以及提升学历的职工给予最高2000元的补助。在“惠健康”方面,省总工会连续开展5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参与职工累计达1727万人次,为221万人次职工补助医疗互助金18.09亿元。组织优秀技能人才、重大项目、疫情防控、强边固防、苦脏累险一线职工等15万人参加疗休养,为1.37万名女职工开展免费“两癌”筛查。

在“惠文体”方面,各级工会向职工发放健身、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观影观剧等活动券,引导职工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省总工会牵头举办省运会职工组比赛、健步走、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民族健身操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职工超过100万人次。

在“惠生活”方面,各级工会为职工提供婚恋交友、子女假期托管、母婴关爱、家政服务、旅游休闲、商品优惠等服务项目。筹集资金12亿元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职工220万人次,补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2.2万人次。

5年来,各级工会服务职工阵地不断延伸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省总工会投入3.71亿元,补助职工服务阵地建设项目301个,新增阵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改造曲靖、个旧工人疗养院,支持建设州县两级工人文化宫6个,职工服务中心33个,乡镇职工之家249个,形成了纵横交织、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阵地网络,较好满足了职工群众多元化需求。

全省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职工驿站)2911个,切实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爱心服务,涌现出建设银行的“劳动者港湾”、中国电信的“爱心翼站”,以及中石化的“爱心驿站”等服务品牌,已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覆盖——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

今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何焕奎,是一名“滇约出行”公司的网约车司机,目前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自加入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十里社区的流动职工工会后,何焕奎经常参加安全培训,还享受到了工会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服务。

随着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立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省总工会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在全省部署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双覆盖 双推进”工作,做实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权益维护、生活服务等工作。

努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各级工会通过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等形式,织密建强工会组织体系。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探索网上入会、集中入会、窗口入会等入会新模式。截至2022年12月,全省共有基层工会组织6万余个,会员420万余名,其中,新业态企业工会2474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余名,最大限度地把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在推进组织覆盖的同时强化工作覆盖。省总工会积极配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厅等部门分类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相关意见4个。全省各级工会以思想引领、法律维权服务、帮扶服务、建功立业、文体活动、教育培训、评优评先7项工作覆盖为抓手,切实关爱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以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六送”为主要内容的“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疗休养和文体活动,为他们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和电子阅读卡等。

目前,全省累计在195个新业态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组织29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疗养休养;为7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组织561家新业态企业、2.5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全省80项劳动竞赛。

省总工会还与省邮政管理局联合开展云南省“最美快递员”年度人物选树宣传活动,在全省选树了10名“最美快递员”,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省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向他们学习。

融合——建设“数字工会” 构建服务“一张网”

2023年3月28日,云南省“数字工会”平台对外发布、全面启用,意味着云南工会服务职工“一张网”实现了工具升级。数字工会是《云南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部署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2020年8月20日,省总工会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数字工会”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正式启动“数字工会”建设。经过3年建设,“数字工会”累计完成115次版本迭代优化,相继上线714个管理端功能点、334个服务端功能点,建成工会基层组织、工会会员、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三大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上线了职工医疗互助管理系统、融媒体矩阵系统、普惠服务系统、工会基层组织和工会会员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六大系统。依托“云岭职工”网和“云岭职工”App两个服务端,初步搭建起独立、完整、统一、开放、安全的云南工会服务职工数字平台。

“数字工会”上线,打通了精准服务职工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厘米”。如职工医疗互助系统实现了活动参互、补助、信息核验、数据分析的全线上化、智能化处理,职工医疗互助补助业务平均审批时间为2.44天,补助发放最快只需2.5天、平均10.5天,补助金直接拨付到职工个人账户。目前,超过60%的职工医疗互助补助申请通过“云岭职工”App端发放。

普惠服务系统包括维权服务类、教育培训类、工会活动类、职工文体类、金融支撑类等五大类服务,目前可提供困难帮扶、心理服务、就业服务、法律咨询、工会地图、工会活动、在线入会、在线转会、工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工会会员电子证、数字展馆等具体服务。

融媒体矩阵系统具备栏目管理、专题管理、信息发布、信息审核等多项功能,开辟了省、州、县三级工会信息直报通道,实现了省总工会“云岭职工”网、端、微、刊等宣传平台“一盘棋”运营管理,也为推进全省工会媒体融合、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为方便各级工会组织线上活动,“数字工会”还精心打造工会线上活动平台,预置了活动发布、前端报名、在线投票、问卷调查、知识问答、在线抽奖等通用功能,梳理并开发了8条云南工会常用工作流程,为各级工会开展活动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赋能”方案。

实干——工会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今年全省将新建1000个以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支持建设不少于100个四星级、五星级服务站点,选树100个云南最美工会驿站。”7月21日,省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座谈会传递出好消息。根据会议部署,今年全省各级工会将进一步加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重点解决提规模、强功能、扩影响的问题。

省总工会由厅级领导带队组建9个调研组,针对9项重点选题采取蹲点式、沉浸式、体验式调研,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题。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以不打招呼、随机选择的方式到全省各地的服务站点开展调研,与户外劳动者交谈,发现云南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有效覆盖不够、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社会知晓度不够高等问题。在学习了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征求了各级工会意见后,省总工会出台《云南省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职工驿站)管理办法》,为服务站点规范建设、运营、使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今年以来,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实践要求,省总工会确定了“1+9+1”的调研思路,即9个调研组完成9项省总工会重点调研选题,着力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开展的突出困难问题,并在调研中同步进行一次对省十三次工代会报告意见建议的收集,开展一次对基层工会工作情况的全面问卷调查。9个调研组共深入县(市、区)87个(次),走访企业、事业、社会组织等单位210余个,访谈干部职工等2100余人,及时推动解决了职工技能培训需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工会社工人才队伍定岗不规范等问题。

今年,省总工会还派出6个蹲点工作组,带动全省县级以上工会广泛开展蹲点工作,指导基层工会开展了建会入会、规范化建设、劳动法律法规宣讲、劳动纠纷化解等工作。

自2021年5月开始,省总工会就在全省工会系统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派出1300多名干部,下沉到街道、园区蹲点工作,帮助解决问题2200多个。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会干部作风锤炼得更实、工作思路梳理得更清,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云南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杜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