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文化精神赋予民族发展无穷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2023-03-27 10:59

原标题:文化精神赋予民族发展无穷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引领民族历史发展,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根基。五千年中华辉煌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民族基因、思想灵魂及传统美德建构了具有承接性、发展性、开创性与包容性的中国文化精神。文化精神赋予民族发展无穷力量。这种力量,在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表现为历史担当精神与强烈的民族情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凸显为发奋图强、求新求变之开拓进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时代性、创新性与世界性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文化精神之新时代主题内涵

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现代国家之核心凝聚力,其中“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和”之要义,国家强盛是“和”之保障,民主、文明是“和”之体现。从社会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维系一个社会和谐之根本,按现代国家的法制标准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合法保障。从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核,再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历史主体之人的重视,是对中国人生哲学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三位一体之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主题内涵,蕴含了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文化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国文化精神之新时代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蕴含了中国文化精神之当代价值意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亲民爱民”“以民为本”的现代阐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用中国方式创建现代文明,用传统义利观锻造两种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天人合一”观念之当代启示,展现中华民族与自然相处之最高道德准则;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凸显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即“贵和尚中”,世界只有“和而不同”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不倚强凌弱、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在“求同存异”中遵循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凸显中国文化精神之新时代人文特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深刻的中国人文精神。一是重家国情怀之爱国主义精神。在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信心百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之革新精神。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日日新、又日新”的奋斗精神,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三是人民至上之民本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全民参与的,成果也是全民共享的。四是胸怀天下之世界精神。自古中国士人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信念自我修行,以期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从道德层面追求人生最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中华民族之天下观,是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的中国智慧。

(作者:温春蕾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