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的河与激扬的青春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张承志写《北方的河》

激流的河与激扬的青春

来源:​北京晚报
2022-09-24 15:37

原标题:张承志写《北方的河》(引题) 

激流的河与激扬的青春(主题)

1984年《十月》杂志的第1期,封面上画着一对年轻人,男青年戴着沉甸甸的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模样,而女青年依偎在他身旁,梳着那个时代极具标志性的辫子,炯炯有神的目光之下,是神采飞扬的青春面庞。这幅图描绘的故事,正是本期刊登的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即使在今天重读这部小说,它展现的激情与思考依然是令人着迷的。即便很多读者已经走出了激流涌动的热血时代,也会被这部作品塑造的人物和精神气象深深打动。

虽然《北方的河》往往被视为知青小说的经典,但它的内涵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知青叙事。张承志在小说开篇就写道:“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因为这段文字十分精彩,也相当重要,堪称整个文本的“题眼”,所以在此完整地呈现出来。如今的小说中已经很少看到这种写作方法了,张承志似乎是在借助小说来表达对整个时代命题的思考。刚走出知青身份的年轻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时代,存在着一些迷惘,但又有坚定。这其中,既有遭遇长期苦难之后的痛苦,又有对新生活的渴望,还有对未来远景的憧憬。

其实,这并不只是张承志个人的感觉,当时有一大批作家和知识分子都存在类似的“精神征候”,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国家走的每一步,都会对个人命运产生极大影响,但即便是走过了弯路,也只能面对现实,然后重振精神,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这是一种思辨之后的乐观,并非是无知状态下的冲动,而是因为有对民族的信心、对文化的认同,才有了对未来的信念。

《北方的河》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主人公“我”考研的故事,在备考人文地理学研究生的过程中,“我”考察了额尔齐斯河、黄河、湟水、永定河、黑龙江这五条中国北方的河流,并在黄土高原考察黄河的时候,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女摄影记者。《北方的河》单从情节上看,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但其语言风格与象征意味却很值得品味。

河流既是地理的概念,也是张承志笔下的文化概念,是他内心家国情怀的凝结。《北方的河》的文风就像卷起朵朵浪花的长河,在呼啸的北风之下,扬起的浪涛彰显着强悍的生命力。作品中的“我”,既是作者通过小说创作形成的对象化的自我,也象征了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不惧怕苦难与艰险,心中对于未来还有一个乌托邦式的想象,而且要将它依附在民族国家的土地上。

耐人寻味的是,张承志为主人公设定的考研目标是人文地理学,这既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全国多条河流借此“登场”,更充分地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当时的读者没有今天发达的信息传播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大多只能靠读书,因此《北方的河》花大量笔墨描写河流风光,无异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跟随张承志的文字,读者也能沉浸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风景中,并为之而感慨、惊叹。

当时文学评论家蔡翔读到《北方的河》后,十分喜欢,并在《读书》杂志1984年第9期发表评论文章《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对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澎湃的青春激情大为赞叹,也被蓬勃的生命热情深深感召。王蒙也在《文艺报》上刊登评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对《北方的河》不吝赞叹:“张承志写实并不写意,写景、写情而又充满严肃的思辨,他既提供了形象清晰、凸现可触的众河景观,又深深地挖掘着各河的特色与众河的统一的北方的雄健粗犷的灵魂。他同时还从象征的意义上,通过河流写了我们的即使破碎过也永远美丽、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生活。”王蒙的点评是一针见血的,他看到了张承志作品的内在张力:他并非只是简单的描摹风景,而是通过书写河流风光来寄托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些叙事中,张承志通过文本中的“我”,塑造了一个颇有英雄主义气质的男性形象,即便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具有阳刚之美的小说人物也不多见,它继承了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中的一些革命文学气象,又结合了80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从而既拥有追求强力与速度的竞技美感,又拥有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某种浪漫气质。这样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叙事风格,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北方的河》的风格确实是充满强力感与生命力的,甚至想象中河流形象,也是促进主人公“我”更加成熟的自然力量。在《北方的河》的结尾,出现了颇有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英雄归来”式的书写:“最后的这个夜晚正在悄悄地流逝着。他用炽热的爱情和不安宁的生命等待的一天正在降临。窗口渐渐变得亮了起来,东方现出了晨曦。”虽然后来当代文学史出现了所谓的“激流退场”和“中年书写”,但张承志曾经书写的属于那代人的青春激情与畅想,却在给读者留下诸多惊叹号的同时,依然凭借独特的魅力在文学史留下自己的足迹。

(黄西蒙)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