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37度,一位职业农民的8年探索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在北纬37度,一位职业农民的8年探索

用百亩的家庭农场,种出让别人吃了还想吃的苹果

来源:齐鲁晚报
2022-09-24 14:46

原标题:在北纬37度,一位职业农民的8年探索(主题)

用百亩的家庭农场,种出让别人吃了还想吃的苹果(副题)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李静 荆新年 张锡坤

金秋迎来好“丰”光,烟台苹果大丰收如期而至。走进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新福村的增富山家庭农场,一个个红苹果挂满枝头,隔着老远就能闻到苹果香气。这也是农场主杜旭一年里最喜悦的时候。

老杜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种苹果,他要种出一种让别人吃了还想吃的苹果,让烟台苹果香飘世界。种苹果的这些年,老杜敢于蹚新路子,从农业能人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现代化家庭农场,并带动村民们一同走致富路。

A06_A06_2944

杜旭的苹果今年又丰收了。

承包百亩荒山

办家庭农场种苹果

眼下又到了苹果收获季,杜旭天天忙着做准备工作,等待着采摘苹果。“今年苹果的个头和口感都不错。”老杜那张晒得通红的脸上,挂着美滋滋的笑意。

老杜今年60岁,是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新福村增富山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说起种苹果,老杜就像讲自家孩子的故事。

父辈就是靠种苹果养家糊口,老杜种苹果也有40个年头了。以前老杜家种了20亩苹果,2014年,他决定承包百亩荒山,建家庭农场种植苹果,到现在已经8年了。

真正让他做出这个“大胆”决定的,是因为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杜得知,烟台市牟平区农广校组织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如何办家庭农场?如何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我们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家庭农场,老师在培训中教我们建适合自己的家庭农场。”这次培训,对老杜的冲击很大。

2015年,老杜注册烟台市牟平区增富山家庭农场。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村里就有一座山,就叫“增富山”。注册农场那年,苹果的市场价格并不理想,但老杜觉得,“只要种出好苹果,不怕价格上不去”。

2016年,老杜开始在家庭农场里种苹果树。从那以后,浇水、施肥,老杜的生活天天围着苹果转。

瞄上高标准

建小而精的家庭农场

“从一开始,我就想做一个高标准果园,建小而精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在我一个农民心里,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但是我在努力实现。”奔着这个目标,老杜在果园里下足了功夫。

老杜说:“我建家庭农场的时候,就想着要种让别人吃了还想吃的苹果。”

为了种让别人吃了还想吃的苹果,老杜觉得首先要在土壤上做文章。于是,2015年,他承包荒山后,每亩地埋下一吨半有机肥,用来改良土壤。在随后几年里,每年都投入大量有机肥来改善土壤,提高果品内在品质。

一颗苹果的长成,要经历剪枝、浇水、施肥、刮皮、疏花疏果、套袋、摘袋、掐叶、转果、铺反光膜、采摘、遴选分级、售卖等二十多个环节。对于老杜来说,每个环节都关系到苹果品质,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老杜曾将自己的两亩老果园刨掉,改种矮化新品种。他看到了矮化种植新品种优秀的表现,就在新农场选择了矮化新品种。

老杜的家庭农场,苹果树一排排地种植,依照标准果树行距可以机械化作业。

老杜感慨:“过去父辈们种苹果格外辛苦,连苹果授粉都需要人工。现在我们几乎所有流程都实现了机械化,百亩苹果园用两天就能灌溉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正是老杜敢承包百亩荒山种植苹果的原因。

走进老杜的果园,地上满是绿草。难道是老杜“偷懒”?老杜解释道:“田间种植生草,既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度,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跟周边的果园不同,老杜的果园里,有大片苹果没有套袋。苹果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增加产量,但会影响口感,而且人工成本非常大。

老杜说:“不套袋的苹果口感会很好,不过我们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所以我们建了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等。”

老杜有不少新法子,他在果园里引进了杀虫灯、诱虫剂、天敌昆虫等防控措施,以减少农药使用,有效防治病虫害。

在老杜这个新型职业农民努力下,增富山家庭农场先后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杜旭也被授予“烟台市乡村之星”“齐鲁之星”“省级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全国百名杰出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

果农向高素质蜕变

带动苹果产业升级

“我种了一辈子苹果。”老杜实实在在地跟苹果打了一辈子交道,已经实现了从农业能人到现代高素质农民的蜕变。

每天天不亮,老杜就来到果园,天黑才回家。不管是除草、打药,还是施肥、浇水,他都亲力亲为。老杜说:“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苹果长得怎么样,也能够及时发现苹果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老杜还亲自动手改良机械设备,并且申请了两项专利。

新福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着苹果,苹果树变成“摇钱树”,带动了村民们就业和增收。山上是苹果飘香,山下则是座座新房。像老杜一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像苹果一样“红”。

而老杜就是烟台果农们的一个缩影,他的家庭农场也是烟台苹果产业升级的一个样本。

苹果产业之于烟台,意义非同一般。它有着140多年种植历史、连续13年创中国果业第一品牌。近年来,烟台苹果面临着老产区的困惑——人老、树老、品种老、种植模式老旧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烟台重拳出击,发起一场苹果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拥有深厚家底和百年品质的烟台苹果,频频迎来高光时刻。

烟台苹果为什么这么好吃?老杜说:“酸甜口(味),是我们烟台苹果的一个特色。烟台地处北纬37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这里属于沿海气候,适合苹果的生长。再加上烟台苹果历史悠久,品种不断更新,种植办法不断改进,所以烟台苹果有了响当当的名气。”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