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化视野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新生态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构建数字化视野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新生态

来源:湖南日报
2022-08-06 07:16

原标题:构建数字化视野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新生态

面对工业4.0时代和大力发展“数字中国”的紧迫需求,教育改革正在实现“格局性变化”,国家对人才大规模、高质量的需求将倒逼教育作出“生态化重构”,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打造公平、高质、开放、绿色的未来教育新生态,势在必行。

重塑未来教育数字化新理念。一是空间交互开放化。未来教育在数字化环境下将突破空间限制。与传统教育学校教育单核主体不同,未来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全面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二是应用环境泛在化。未来教育在数字化环境下将突破行业限制。与传统教育中学校和社会界限分明不同,未来教育基于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自由交互,实现教育与社会无时差、跨领域、全方位泛在交融。三是人才培养个性化。未来教育在数字化环境下将突破模式限制。与传统教育囿于规模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基于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重点聚焦每个学生的能力、潜力、创造力,科学引导差异化教育,实现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导教。

拓展未来教学数字化新场景。数字化时代可以构建形成突破时空和边界的“多元学习场”。一是师生共同体赋能未来学习模式变革。打破“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的传统模式,适应数字时代知识传播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实需求,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要求更快,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更加丰富,师生相互支持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二是学科融合体赋能未来课堂格局重构。改变单纯以学科逻辑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借助智能技术、云计算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和交互手段,打破学科固有界限,以综合性问题为核心融合多门学科、多个领域重构课堂格局。三是社会协同体赋能未来教育体制共融。去除“围墙学校”和威权型管理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社会行业内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良性互动,实现教育与家庭、社区、社会、行业、企业协同,构建全社会合作共赢的未来教育规模化新生态。

建设未来学习数字化新资源。教育数字化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工具性等特点,是教育数字化时代应用核心。一是资源建设目的,将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置身数字化时代教学资源多样性供给背景,教学大纲知识类资源不再稀缺,为资源建设目的从知识讲授向全面育人转变创造了条件,由“因材施教”发展为“因才施教”。二是资源建设内容,将实现从“单门单类”向“跨科跨段”的转变。鼓励组织开发教育数字化新型资源,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根据用户需要精准整合供给生成性资源,将资源建设重点从“精准建设”转移到“精准推送”,解决已有资源的生成、分类和推送难题,实现资源有效供给。三是资源应用方式,将实现从“由整化零”向“由零到整”的转变。基于数字化时代的情境式和高实时互动性,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已成为学习新方式。开发构建高质量、成规模、合需求的教育数字化资源目录体系,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实践水平,有助于破解教育均衡、家校协同、师生减负等教育难题。

深培未来教师数字化新素养。一是职业准入数字化素养。信息技术已从教学辅助工具发展成为教学方式本身,由“器”成为“道”。教师应该主动培育数字思维,形成系统化数字教育理念,强化“数字化教师”身份认同感。二是职业技能数字化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以数字化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深入探索未来教师培养培训改革,提供数字化背景下个性化、多样化和适应性的教学,优化专业成长路径,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职业发展数字化素养。数字素养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是交替往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须持续不断重构自身职业技能,建立数字技术与专业技能相互支持的终身学习共同体。数字素养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途径和资源,职业发展又推动教师自觉寻求更高的数字素养,最终实现教师职业生涯高质量发展。

喻静,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办信息管理处处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