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蒸”战渤海湾
渤中19-6一期项目施工作业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管件的预制工作。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入伏以来,比天气更热的,是渤海油田工程建设的滚滚热潮。
在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项目滨州天然气处理终端现场,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紧锣密鼓开展桩基施工。
作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早在滨州天然气处理终端开工之前,就已在山东、天津两地吹响项目建设的“集结号”: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 32000 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结构重量;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超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垦利 6-1 油田开发项目由 4-1、5-1、5-2、6-1、10-1 北等一系列区块开发项目组成,包括 11 个导管架、11 个组块平台共 22 个结构单体,总重量达 5 万吨,堪称一项超级工程。为尽早实现油田投产,保障国内能源供应,垦利6-1油田全部结构单体均采用标准化模式进行设计建造。
作业现场吊钩频起,机器轰鸣,生产异常繁忙。
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围绕我国首个按照“智能制造”模式运行的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工程项目——渤中29-6 油田开发项目,建设者们同样鏖战伏天,将汗水激情挥洒。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渤中29-6项目东、西组块封顶工作全面完成,向项目陆地建造完工迈进了关键一步。
新一代数字化智造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首次应用于该项目的工程管理中;板材型材自动切割、甲板片机器人焊接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技术,也应用在该项目的各生产环节中……
在这里,忙碌的不仅有 24 小时连轴转的焊接机器人,还有300余名不知疲倦的施工人员。入伏以来,面对“晴热晒”,他们坚守岗位、连续作战,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郝艳军 梁子聪 窦东岳 图片:杜鹏辉 摄)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