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忘掉这个“二舅”,给老家的亲人打个电话吧 - e网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忘掉这个“二舅”,给老家的亲人打个电话吧

来源:中工网
2022-07-28 13:01

QQ截图20211231131932

龚先生

“这是我的二舅,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年;这是我的姥姥,一个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近日,一段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

这让作者“衣戈猜想”没想到。为了让家人不被打扰,他安排人将二舅和姥姥从小山村接走,“他们暂时不会回村,直到大家已经想不起他们”。

(视频来源 新华社B站 作者 衣戈猜想)

“二舅视频”的火,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经历让很多人想起自己记忆中的某个相似之人——当年,同样的小山村,相似的身影,总能勾起我们的斑驳回忆与丝丝深情。

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街坊小孩唤她“二奶奶”,“二”是近邻中几位奶奶的年龄排序,一位平素的乡村老妇人。她的生活和经历,没比视频里的“二舅”好到哪里。

少女时代,她被家人匆匆嫁给一个并不相识、在此后数十年不断打骂她的男人。生产队里的劳作、生育三子、长子早逝、半失明、摔断腿、瘫痪、重疾缠身,贯穿了她的大半生。三子在外乡,三儿媳因琐事矛盾不再与其来往……贫穷、孤独、无助,是她生活的背景色。

除了偶尔提及早逝的长子时落泪,她很少苦丧着脸,每天下地干活,走路带风。这样一个顽强的妇人,内心也有着女性特有的细心与柔和。有一年,我母亲车祸受伤在家静养,二奶奶来看望时颤颤巍巍地打开已经洗得薄如蝉翼的手绢,连零带整地放下20元钱。天知道这是她攒了多久的菜钱,在蔬菜最贵的冬三月,她连白菜根都舍不得扔,切成片拌着盐就算一餐。母亲自然坚决不收,在推让中,二奶奶说:“婶子也是远嫁来的女人,知道有病有委屈的时候,心里比身上更不是滋味儿,你收下吧,别嫌少。”一句话,让母亲落下泪来。

二奶奶是那些街坊奶奶里的一个缩影。她们很认真地活着,熬过一道道生活的艰辛。也可以说,她们不得不顽强,不然还能怎样?

QQ截图20220728132330

(截图自B站 作者 衣戈猜想)

“二舅视频”火了之后,网上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内容的真假。其实,生活中,在很多山村,有不少这样的“二舅”“二奶奶”的身影,他们真实地存在着。

记不得之前的哪个话题,评论区的一则留言令我记忆犹新——“不少人生活在城市,习惯了流光溢彩的生活,便以为全国各地都是这样。事实上,还有数亿百姓每天在田里一滴汗摔八瓣、一分钱掰两半花。”

是的,社会是多层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人的观念、生活水准在逐渐进步,但在广袤的乡村,城镇化还叠加着老龄化、空心化。一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夹在城乡一体化之间,默默地送走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我们尊敬“每一股从裂缝中迸发的不屈与向上”,但也真实地看到了乡村少数人群的现实困境。

无疑,大多数这样的人是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兜底的,只是,外界对乡村发展进程展现出足够的善意,以及外出年轻人带走的曾经的山村活力,都是他们的心心念念。

QQ截图20220728132425

(图源 宁夏日报 作者 何富成)

“二舅视频”引爆网友泪点,千万颗泪珠里,有千万种共情,有千万个生活样本被联系在一起,这足以让我们反思:我们“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可总有些人留在那里,正在老去,且前所未有地需要我们。

“二舅视频”作者说,希望大家对二舅“止于相忘,渺渺神交一场”。其实,记住这个“二舅”,兴许会让我们更加留意和关注最真实的生活切面;忘掉这个“二舅”,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或许是这条视频的另一层价值。

打个电话,买张车票。山村、亲人,回去看看吧——可能的话。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