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严寒中,戈壁滩上的坚守 - 2021新春走基层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新春走基层:严寒中,戈壁滩上的坚守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1-31 07:35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侯红丽

  从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城区出发,没过多久就进入一条“搓板路”。窗外,戈壁滩已被皑皑白雪覆盖。1月25日9时许,天刚放亮,洁白的雪映着晨光透着寒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国石油玛湖油田出现在眼前。中石油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W55010钻井队正位于玛湖油田玛18井区,夹在艾里克湖和盐湖之间。

  下了车,寒气扑面而来,记者不禁打了个寒颤,车载温度计显示此时温度为零下29摄氏度。“这里太冷了,今天刮了点风!”队长张程豪说。

  “白天作业的职工共有8人,现在天气冷,工人在钻台上1个小时就得轮换一回,轮着到值班室暖和暖和。要不这么冷,大家都冻得受不了。”张程豪介绍,队里共有27人,白班8人、晚班9人,一个班12个小时。

  对于在井队坚守的钻井人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幸福的画面;而井队能够企及的幸福是:有电热油汀的保温棚或值班室里,那儿的温暖“感觉身体还是自己的”。

  虽然穿着棉裤,戴着厚厚的棉帽子,但在户外才10多分钟,记者已经感受到刺骨的冷。尤其是风,特别“割”人。虽戴着口罩,可没被护着的脸蛋和鼻梁处没几分钟就冻疼了,流下的鼻水瞬间冻成冰。

  这口井是去年10月28日开钻的,目前已经打到地下将近5000米。由于钻井的特殊性,钻机一旦启动,所有相关机器设备要24小时运转,工人、技术员、副队长、队长必须全部坚守岗位,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问题。冬季施工对人员组织能力、设备检修都是一个考验。

  “所有的设备都要做好保温,特别要让钻井液流动,一旦结冻,就要花巨大的代价。”今年34岁的技术员任强在一线干了近12年,“由于太冷,铁都会冻裂,有些设备上还缠了电热带,安全性能才得以提高,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寒冷对于人体的考验更大,平时可能3分钟能干完的活,在极寒的冬天至少要半个小时。“穿少了太冷身体抗不住,穿得厚一干活就容易出汗,风一吹特别容易感冒。”司钻马强说,“手套一打湿,就被冻得僵硬。”

  9米高的钻台上,虽然围了一圈保温墙,但寒气仍然无孔不入,明显比地面上还要冷上许多。钻台上,工人们正在忙着接下钻杆。他们“全副武装”,穿着厚厚的棉靴子,棉衣棉裤,戴着围脖棉帽,只露出眼睛。哈出的热气很快凝结成了霜花,眉毛和眉心变成了白色,泥点子也在身上冻成了冰。

  外钳工万艾龙和同事站里井口两旁,上提、卸扣、推、拉、下放一气呵成,一根钻杆顺利从10多米高的钻台,通过坡道快速下滑到井场管架上,这样的操作一直重复着。

  万艾龙告诉记者,到了晚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脸冻得又木又疼,能把人冻哭。”

  “我们队2015年开始冬季施工,现在对高寒下的施工经验越来越丰富,公司还给职工配了电加热的鞋垫、电加热背心、马夹、棉帽子。”张程豪说。

  午餐时间到了,除了不能离开钻台的值班人员外,工友一起来到距离井架不远处临时搭建的像火车车厢的餐车里就餐。“基地中心设立了生活服务组,工作时间一日三餐都在工地上,基地每天都送来不同的饭菜,保证队员的营养。”张程豪说,基地离作业区几公里,也是职工的生活住宿区。

  “现在技术提高了,原来100多天才能打一口井,如今一年可以打7口井。”张程豪说,按照计划和现在的进度,春节前可以放假冬休了。

  严寒的冬天,在准噶尔盆地千里油区油气井旁,有上万名钻、采、试、测等各工种石油工人坚守岗位,确保油气源源不断送到千家万户和城市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