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北京公园角和健身房的民间“高手”|奥林匹克在民间 - 视频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隐藏在北京公园角和健身房的民间“高手”|奥林匹克在民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08-20 20:39

  原标题:隐藏在北京公园角和健身房的民间“高手”|奥林匹克在民间

  作者:吴凡

  东京奥运会的热风还未散去,残奥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奥运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激励着热爱体育的人,摩拳擦掌,走上属于自己的竞技场。

  奥林匹克不是奥运选手的专利。在北京的公园角、健身房,众多民间“高手”也如运动员一样,日复一日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运动中,感受奥林匹克的魅力。

车棚里的健身房

北京·二七机车厂

  在北京市永定河西岸,一个由自行车车棚改建的简易健身房就“藏身”在老厂的居民楼下。健身房一进门就是“二七健身俱乐部”的牌子。昏暗的灯光下,隐约可见的“自行车、摩托车”字样、墙上贴满的各时代健身达人的剪贴画、吱呀作响的骆驼牌风扇以及工人们自制的锈红色杠铃,都在讲述着这个健身房不同寻常的历史。

  “我是1999年12月31日退休的,退休第二天我就来这报到了。” 杨洪增是二七厂的老职工,在厂里干了41年,钳工、车工、电工都干过。今年82岁的他是健身房年龄最大的一位。前阵子他不小心韧带受伤,现在每天拄着拐杖来健身。除了要骑动力车做康复训练,他还要进行55公斤的卧推练习,每天七八组,一组十个。

  “每天不出点汗身体不舒服,感觉像上瘾,练完才痛快。”每天下午,像杨洪增这样来健身的退休职工有20多个,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达到36年。

  “我们会员的年费是300元,而且学生、80岁以上老人和无收入来源的人健身不收费。”二七健身俱乐部的现任负责人徐伟介绍,这个健身房1984年开办,先后搬家四次,一直坚持到现在,“不为挣钱,就是给大家保留一个锻炼的地方,一个老哥们说话的地方”。

  ▲8月16日,北京二七机床厂建设三里小区二七健身俱乐部里,退休职工和附近居民正在一边健身,一边唠嗑。该俱乐部脱胎于二七厂,有近40年的历史,其间搬迁多次,现在这处简易的健身房是由原来的车棚改建而成的。

        ▲二七健身俱乐部的成员基本都是二七机车厂的老员工,使用的杠铃不少是工人用厂里的废弃边角料自制的。

        ▲一名健身大爷展示自己训练成果。

        ▲8月16日,在二七健身俱乐部内,已退休的二七机车厂职工吴正德正在练习举重。

        ▲今年53岁的刘鸿涛在俱乐部中算年纪小的,但却是待的时间最长的。他从1985年开始健身,至今已坚持36年,被大伙儿戏称为“黄埔一期”。

  ▲健身房的现任负责人徐伟。2019年和2021年,他两次参加北京市的健美大赛,并在老年组收获两个冠军。

  ▲8月16日,在北京二七机车厂一个车棚健身房内,两位前来健身的退休职工在运动之余下棋解闷。

  ▲8月17日,经常来俱乐部健身的老工友们在健身房合影留念。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二七机车厂的老员工,年龄最大的杨洪增(二排左四)已经82岁。

“杠上王者”——天坛大爷

北京·天坛公园

  “来都来了,上吧!”

  “腿都是弯的还搁那儿比划,忒寒碜了也。”

  “哎——这(是)高手!”

  “可不敢说高手,这儿高手多了。”

  “做成几个就在那得嘚瑟,抽上‘得胜烟’了还。”

  8月14日,北京天坛公园的健身区热闹如常。尽管细雨蒙蒙,但双杠上轮番表演的绝活,还是引起了很多人在一旁加油喝彩、品头论足。

  在这儿运动的大多是爷爷辈,他们每天都会在这儿锻炼,并且在单双杠项目上各有绝活,声名在外。“在我们这儿,60岁是少年,70岁是青年,80岁算中年,90岁才是退休。”一位大爷说。

  今年68岁的王振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准青年”。他退休前是一名公交司机,退休后开始练体操,“前水平”这个动作是他的双杠绝活,要求全身保持水平,以臂力支撑,难度很高,但他可以保持标准姿势20多秒。

  大爷们各有看家绝活,并不轻易展示,但又架不住熟识的人在一旁“怂恿”。如有进步,常能赢得满堂彩;如若比不上之前的表现,被其他大爷 “贬损”一番也是少不了的。

  这儿不仅是竞技场,也是欢乐园。出出汗,甭管水平如何,能超越自己,就能乐呵一整天。在追求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点上,杠上翻腾的大爷们和奥运选手一样,甚至多了“更快乐”这一条。

  ▲7月18日,在天坛公园健身区,今年68岁的王振明展示竞技体操的“前水平”动作,引起了大伙儿的围观。他被在场的朋友们戏称为“天坛大爷前水平第一人”。

  ▲7月17日,在天坛公园内,一位60多岁的大爷在练习软功,提升身体韧性。

  ▲7月18日,天坛公园内,一名大爷在小雨中模仿狒狒行走的方式,进行“四足”爬行锻炼。

  ▲8月17日,在天坛公园,一名女士在健身区拉伸腰腹。天气炎热,健身时她也不忘了防晒。

  ▲7月17日,在天坛公园一处小广场上,大伙儿在教练的带领下做健身操。现场音乐靠手机播放,没有带支架便用砖块替代。

  ▲8月17日中午,天坛公园,一位大爷在双杆下甩动身子,在空中“翱翔”。

总有一项运动适合你

北京·地坛公园

  对于许多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竞技不止是强身健体,还是他们的社交活动,像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8月18日,在地坛体育角,66岁的陈善秀正与三个相熟的姐妹一起,在双杠上做各种动作,不时摆出一个满意的造型后,还要托人用手机录下来分享到微信群里。

  陈善秀来自重庆,自幼在农村长大,为了一家人东奔西走,吃了不少苦头。来北京近20年,平时想去健身却一直没时间。如今,两个儿子各自安了家,她也在北京稳定下来,终于圆了自己的健身梦。去公园健身,不仅保持了身材,还交到了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

  和她类似的还有来自山西临汾的柴腊梅。55岁的她来北京10年,最近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舞绸。一根短杆连上一条长长的绸带,配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就能舞得颇具美感,像艺术体操。

  “我在老家时会跳一点广场舞,但地坛这边是双人舞,我一站那儿就有人伸手邀请一起跳,吓得我赶紧走了⋯⋯”柴腊梅捂嘴笑道。她平时主要是在家帮着带孙子,地方熟了但朋友还是少。

  “地坛里各种体育活动非常丰富,而且大家都很友好,总能找到适合的项目。”柴腊梅在舞绸队新认识的朋友说。

  ▲8月18日上午,在地坛公园体育角,几位大妈相约而来,一起双杆上锻炼身体。

  ▲8月14日,今年66岁的哈师傅在地坛公园一处树荫下抖空竹。他是从2003年开始学的,至今已经18年。

  ▲8月18日,在地坛公园北门附近的一处广场上,于莉展示自己的舞绸技巧。退休后的她学习该项运动已有3年,现在是北京六七个队伍的教练。

  ▲8月18日地坛公园的一块空地上,一位大爷表演“抖龙“。将空竹和布制的龙身结合起来,可以增加观赏性,但表演难度也大大提升。

  ▲8月14日,一名老太太独自来地坛体育角做腿部的康复训练。

  ▲8月14日,在地坛公园一处小广场上,练习拳击的孩子们吸引了一个女孩的注意。

  ▲8月14日傍晚,在地坛公园内,几名小朋友在玩“跨步”游戏,比谁跨得远。

责任编辑:李林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