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我在我思】书香百年,于传承创新中连接历史与未来 - 我思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现场·我在我思】书香百年,于传承创新中连接历史与未来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9-15 08:04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书香百年,于传承创新中连接历史与未来

  赵亮

  作为从业十年的文化记者,我曾数十次造访国家图书馆——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文化殿堂。此次采写庆祝建党百年的报道,我用两天时间走访了国图的多个部门。海量信息扑面而来,这座闻名世界的图书馆带给我的震撼久久未有消散——想来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与力量。

  走进书香四溢的图书馆大门,就像进入了一重宫殿,古色古香中透着文化之庄重典雅,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饱含着知识之深厚积淀。在这里,可以看到聚精会神的青年学生在埋头读书,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充满睿智的学者们在认真思考……百年间,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每天用微笑迎接着人们,慷慨地倾其所有。它连接着数代人的思想与求索,传承着千年的文明与梦想。正如著名藏书家陆盺在庆祝国图百年时所说:“图书馆是由无数人的世界和人生积累而成。因此,它既古老又年轻。世间没有一个地方能将古老的文化和最新颖的思想如此完美的统一起来。”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的总书库,文化传承是其最为特殊且重要的职能,也是这次采访中最令我难忘的部分。在国图古籍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我聆听了一代代图书馆人、文化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有关保护典籍的感人故事:战火纷飞的年代,镇馆之宝《赵城金藏》(刻于金代)在战士背上被保护下来,后经古籍修复师16年终日伏案修复才得以有了此后的传奇今生;经过国家调拨、各界捐赠和国图90年来的努力采集,世界文化遗产《永乐大典》在此的收藏原本达到200余册……几乎每一部古籍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坚守在古籍保护一线的人或许是历史最切近的见证者。在修复工作室,我见到了在古籍修复岗位上工作了47年的杜伟生。与几年前采访时不同,如今他的工作室里已经有近一半的年轻人。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殊空间里,老一辈修书人的经验与技艺通过杜伟生得以延续,掌握现代科技的年轻一代则肩挑起承前启后、吐故纳新的重任。

  典籍镌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把典籍保护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截至目前,全国90%以上存世古籍已完成普查登记,360余万页破损古籍得到精心修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万部(件)。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的传承除了要保护好,更要活起来、传下去。近年来,传统文化领域的创新性表达让大众领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价值和魅力——杜伟生师傅应邀在短视频直播间里传播古籍保护故事;一些艺术家从《四库全书》中寻找古风音乐的创作灵感;全国各地的读者在《永乐大典》VR大厅感受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在今年举办的读书活动中,国图首次走出场馆,推广“公园+阅读+传统文化”的新模式,使读者在新的空间里体味历史之美、思辨之美、阅读之美……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静态的、独立的、守旧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鲜活的。一座座图书馆,于静谧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着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以丰富精神食粮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