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惩罚性赔偿” 给文物古迹多一重保护-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来论·工事工评

引入“惩罚性赔偿” 给文物古迹多一重保护

李英锋
2020-09-03 07:23:1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从八达岭长城到敦煌壁画、杭州西湖、四川峨眉山,我国大量文物、名胜古迹被刻字、涂鸦、踩踏。专家建议,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让损毁者承担修复费用,以此来提升违法成本和法律威慑力。(见9月1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文旅部门、景区等针对旅游文明加强了宣传教育,也采取不少保护性措施,社会舆论更是达成越来越强的共识,涂画、践踏文物等现象虽有所减少,但远未绝迹。

  一些游客之所以任性而为,主要是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一般而言,乱写乱画乱踩都是瞬时行为,不易被发现,即便被查到,也往往是承担行政处罚责任,轻则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重则拘留几天,并处几百元罚款。现实中,不少不文明游客只是被口头批评教育了事。

  对于以踩踏、辗轧等方式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貌、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但在管理实践中,鲜见有关地方或部门使用该条款。

  如此,就会形成一种“游客破坏,景区或文管单位埋单甚至政府埋单”的局面。这显然是不正常、不合理的责任倒挂,不利于对任性游客形成震慑效应。

  如此背景下,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游客不文明行为,也是侵权行为。根据侵权担责规则,侵权人应该向相关被侵权主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有破坏行为的游客就是侵权人,无论其是否承担了行政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都该承担损害赔偿、修复等民事责任。而相关景区、文物管理单位等应该依法提出赔偿要求,健全索赔保护机制,让索赔成为保护常态,让违法游客成为修复的责任主体。

  保护文物古迹应打上损害赔偿的“补丁”,这有赖于立法、修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文物、名胜古迹等的损害赔偿规则,也有赖于全社会增强文物、名胜古迹等的损害赔偿意识,形成更多共识。

  用实际行动共同守护灿烂的文化瑰宝,多一种方式,就多一重保护。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