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何时“生孩”的话题能优先于买房
陶舜
//www.workercn.cn2016-11-03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10月29日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周年的日子。“全面二孩”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生育?日前有媒体引述专家的预判称,年底将进入生育高峰。这固然是一种乐观预测,现实要比这种“想当然”复杂得多。我认为,与其一味对年底生育高峰持乐观态度,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是:如果想象中的生育高峰没来咋办?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来由。2015年初,上海的单独二孩政策就曾遇冷。当时,上海市卫计委家庭发展处处长樊华说,上海进入婚育年龄女性90%都符合生二孩的政策,但是申请生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这与养育孩子的成本大及女性事业发展有关。

  对于要不要生二孩,我听到的顾虑不外乎经济压力、工作繁忙、孩子上学难或者女性身体条件不允许等等。有的家庭一有生二孩的想法,就遭遇了第一个孩子的抵制。过去,政策是生育决策的主要限制条件,但政策放松了以后,其他因素又升格为主要矛盾。毕竟生二孩的意义与生第一个孩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整体生育率要看统计数据。今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仅为1.047。这一数据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一般所要求的2.1的一半,专家纷纷大呼低得出乎意料。在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中国社会,如此低生育率应当引起全社会关注。

  2016年至2017年的生育率会走向何方?在数据出来前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为了社会更健康、平稳地发展,生育率不能再降低。为了扭转生育率,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凡是能够提高生育率的举措都值得尝试。

  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设想:适当调低法定结婚年龄,适当恢复未婚(或不婚)女子的生育权利;适当调低并逐步取消社会抚养费(即超生罚款);设立二孩生育补贴基金;国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大幼儿园就学补贴力度,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增加产假时间和丈夫陪产假时间……上述设想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应该怎样落实,都可以讨论,最重要的是尽快形成“关心二孩”的社会氛围。

  一旦“全面二孩”成为日常化的话题,从公共媒体和社交平台都为“造人”造势搭桥,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是。可现在,更多人关注的话题显然是“房子”,而不是“孩子”。什么时候“生孩”的话题优先于“买房”了,可能就是生育率触底回弹之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