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弱势补偿”北大开了个好头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6-09-08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北京大学迎来438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数十个国家的本科新生。其中,农村学生共700余名,为近年最多。北大今年进一步加大执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筑梦计划”的力度,并且在“博雅计划”、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录取中对农村地区考生进行政策倾斜,使一大批“寒门”学子脱颖而出。(《京华时报》9月4日)

  北京大学农村学生人数创新高,得益于“弱势补偿”。在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农村学生成为弱势群体。如果仅仅强调平等对待并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额外地进行一定的“弱势补偿”——按照平等的原则补偿各种因素造成的倾斜,用区分性、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北大的“弱势补偿”,无疑给了寒门学子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教育竞争,说到底是一种资源的竞争甚至是社会资本的比拼。一方面,农村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城市却集聚着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在升学、就业、教育培训、丰富阅历等方面,城市家庭通常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庇护和帮助。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道路更加艰难。

  正如学者担忧的那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一旦成为一种常态,就会进一步加深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出生决定出路”“拼能力不如拼爹”,这样的论调尽管以偏概全,却也代表了部分年轻人的心声——利益固化、阶层板结将会堵塞社会底层的上升通道,让年轻人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生起点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最有效途径。通过“弱势补偿”促进教育公平,让寒门子弟多一些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渠道,见证了现代大学的责任和担当。

  相比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往往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更有情怀。北大的“弱势补偿”,无疑为全国的重点大学开了一个好头。在此基础上,只有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学生才能和城市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