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从“地铁哺乳”看公共设施缺失
赵剑影
//www.workercn.cn2015-12-0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哺乳被拍照发到微博,并被“北京往事网站”官微批为“裸露性器官”,引发争议。11月30日,当事母亲称此事已对其生活造成困扰,其丈夫准备打官司维权。拍照博主在被网友声讨后终于道歉:“我应该理解那位妈妈的行为,再次说声对不起。”(12月1日《华商报》)

  事件起因是年轻的父母带着3个多月大的女儿去医院看病返回,因孩子有吐奶习惯,不能喂太饱,地铁上孩子又哭闹起来,母亲迫不得已进行哺乳。这原本应该是一件正常的事,却被人偷拍下来传到网上,称之为“裸露性器官”。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北京往事网站”删除了微博内容,曾经态度强硬的拍照者也终于道歉。

  这场事件看似一场舆论的胜利,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的缺失,以及公众对于哺乳期女性的不理解。必须承认,对于公共场所的哺乳行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接受标准。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婴儿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母亲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之痛,而相当数量的哺乳期女性不仅需要哺育子女,还要外出工作,尽管“公共场所喂奶”的尴尬,年轻母亲们同样不愿意承受,但更多时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哺乳实际上是一种传递爱的行为,应该得到公众的理解。

  事实上,当过母亲的女性都能理解公共场所的哺乳行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并没有在公共场合给予哺乳期母亲相当程度的关怀。如果在地铁站、商场、办公室都设置了哺乳室,公共场所哺乳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也正是因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忽视了这点,才导致公共场所的母乳喂养室少得可怜,一些哺乳期的母亲甚至背奶都要被迫去厕所进行。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已相当普及,商家都会预备一个房间作为母婴室,几乎所有的女性公共洗手间里都配备了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场所。对妇女、儿童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在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上,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应该成正比。公共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同样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地铁哺乳”与其说是城市文明的缺失,不如说是公共设施的缺失。而从这样的事件出发,管理者也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弥补公共设施的缺失,提升公共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到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够看到公共场所不再出现这样的“地铁哺乳”事件。当前,恰逢我国处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利好期,人口老龄化危机还没有缓解,政策还没有得到预期的响应。在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改善育儿环境无疑更是提升社会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