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古琴新韵
//www.workercn.cn2017-10-10来源: 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的采访由一个词开始:打谱。

  打谱,就是超越时空还原古琴古曲原貌,把节奏破译出来。打谱出自古琴,古琴精美的琴器、浩瀚丰富的琴谱琴学文献、独特的演奏形式及艺术魅力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有着辉煌历史和伟大文化的民族来说,“只有对文化理想和精神信念的至死不渝,方能亘天垂地而不亡。”这就是文化自信。

  从孔子抚琴讲学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从“竹林七贤”的琴啸相谐到李白、白居易的琴诗,古琴艺术是历代文人雅士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真实写照。抚琴、斫琴、阅读经典,古人在古琴中修身养性,完成美的心灵教育。今天,我们在文化传承者的人生故事中,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以飨心灵。

  琴之魅

  9月23日,秋分。

  仲秋之时,济南的暑热却迟迟不肯褪去。

  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内,一栋老旧的楼房外表斑驳,老式电梯看得出有年头没运行过了,这一切和门口“山东古琴社”的招牌显得似乎不太搭调。

  走上5层,记者隐约间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没错,这里就是全国政协委员、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当代著名古琴家高培芬开班授课的工作室。

  一张古琴,一把素凳。这间教室里,上至耄耋老人,小到七八岁的幼童,高培芬已经记不清手把手地传授过多少人古琴技艺了。

  当天的一名学生身份有些特殊。

  40岁的惟方法师是距离济南200多公里外的临沂市沂水县龙兴古寺的住持,酷爱中华传统文化。2012年的一天,在研读佛门《普庵咒》时,惟方被其中的古琴声吸引,“那种声音让人听得静到恍惚”。

  让出家人惟方“心静到恍惚”的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4000余年。发于尧舜、扬于孔子时期的古琴艺术,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最高点。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古琴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也让古琴被称为“君子之器”。

  煮一壶茶,焚一支香,静坐弹弦,古朴的琴音如流水般从指尖泻出……今年春节后,惟方法师拜在高培芬门下,开始学习弹琴,平均每两到三周来一次,路上往返要五六个小时。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其音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但却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琴身长3尺6寸5分,代表着一年有365天;琴面为弧形,象征着“天之为圆”,琴底为平面,则又象征着“地之为方”。另外,古琴上有13个徽点,用以标志泛音的位置,则代表着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最初,古琴有五弦,代表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同时又代表着“宫、商、角、徵、羽”五音;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兵必胜的信心和战斗的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于是古琴由五根弦演变成为今天的七根弦,史称“文武七弦琴”。

  “很小的时候在路边偶然听到过一段旋律,从此那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就一直挥之不去。”38岁的冯丽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一名老师,几年前她终于为自己和古琴这段持续几十年的缘分找到了依托——拜师学艺。她坦言,古琴对自己心性的重塑化于无形,她真切体会到了人们把古琴和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学弹古琴之后,冯丽惊喜地发现,她和学生们的共同语言竟然多了起来。“他们很感兴趣,会围着我问东问西。”冯丽告诉记者,这几年,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增强,传承愈发自然自觉,“这没什么意外的,毕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