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北斗,要勇于超越”
到了7月,迟军总算能回北京的家里看一眼了。作为北斗三号卫星11年的总指挥,从今年2月份起,他就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0-07-21 08:16:56 -
他们铸就北斗的不凡
6月23日,中国西昌,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当卫星太阳翼打开的瞬间,反射出金色光芒。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2020-07-21 08:16:30 -
老教授捐款八万元:科研最快乐 公益最满足
前不久,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在网上火了一把。他把多年来新兽药注册证书的转让费8208万元,全部捐赠给了河南农业大学。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留给孩子?王泽霖笑道:“我老了,花不了多少钱。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也都支持我们的选择。这些钱要用到更需要的地方,这样才有价值,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
2020-07-20 14:42:28 -
营造学社:远去的名,不朽的功
中国营造学社,一个逐渐淡去的名字,曾经为中华民族传统灿烂的建筑文化立下丰功伟绩,当年的成员们目前恐已全部离世。大约在1936-1943年间,由于特殊的机遇,我有幸接触到这一著名学术机构以及它的若干重要成员。
2020-07-17 10:46:13 -
杨伟:瞄准科技前沿 不负伟大时代
说起杨伟,许多关心航空工业发展的人都不陌生。从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到目前国际市场上性价比突出的第三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枭龙飞机,从歼-10的系列改进型歼-10双座机、歼-10A、歼-10B、歼-10C到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杨伟带领科研团队在我国航空科技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
2020-07-17 10:04:50 -
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孔相卿:用心烧制 钧瓷万彩
对于制作钧瓷的陶土和釉质,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孔相卿,一看一摸,就能知其品质、成色和烧制后的效果;通过设计烧制钧瓷的液化气梭式窑炉,对钧瓷烧制全流程进行改进,他创造出了铜系青蓝釉,这一钧瓷新色系开拓了钧瓷艺术的新境界。
2020-07-17 09:18:30 -
97岁的何光荣:“我每天工作8小时不觉得累”
狭小局促的客厅内,一张老式长方矮茶几、一张旧沙发、几把椅子和可以折叠的小凳,就成为老人与众多青年问学求道的“宝地”。退休30多年,何光荣一以贯之地从未停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钻研,除了撰写九卷本的《中华大道》等巨著外,还在一些书院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光荣说,“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就是从事自己挚爱的事业。”
2020-07-17 08:15:15 -
中国梦·实践者|谢军:献身航天30余载 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经过近8天飞行,这颗“收官之星”成功定点,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2020-07-16 07:20:39 -
“今天的基础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于漪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2020-07-14 18:14:36 -
他是太行山上最绿的那棵树——李保国
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
2020-07-14 18:13:04 -
他用25年见证新中国首部刑法诞生,用一辈子耕耘法治教育——高...
高铭暄,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5月生,浙江玉环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
2020-07-14 18:08:35 -
极限人生,一心为民——朱彦夫
朱彦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生,山东沂源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947年参军,经历战斗上百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
2020-07-14 18:02:03 -
45元单车用25年 83岁“抠门教授”捐款近70万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收到一笔20万元的捐款,这笔捐款来自该校83岁的退休教授肖鑫和熟悉他的人常笑称他为“抠门教授”。
2020-07-14 10:27:54 -
曾毅院士逝世 他分离出中国第一株艾滋病病毒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20-07-14 10:25:50 -
他曾与钱学森共事,助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与孔子同一天生日,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跟钱学森一同工作,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与国防事业背后的无名英雄;几经起落,他却笃志科研,成就卓著,却像普通老师一样每天拿着公文包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
2020-07-14 07:38:26 -
李军堂:“大桥像长辈、像爱人、像孩子”
他参与建设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因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高、科技创新多,被誉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2020-07-14 07:38:19 -
程顺和:赤诚守望在麦田里
头发银白,但思维仍很活跃;听力不佳,但话语依然有力……这段时间,小麦育种专家、81岁的程顺和一直居家办公;每当有同事来家中请教,他就打不住话匣子:从研究进展到试验细节,从国内最新理论到国外学术热点,从小麦育种栽培到学生培养成长……脸上总挂着笑容。
2020-07-14 07:35:03 -
一对伉俪,两个传奇!
7月11日,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有祺先生迎来百岁寿辰。他以自己和已故夫人张丽珠的名义设立的“北京大学唐有祺-张丽珠奖学基金”也于当日正式启动,将用于奖励和支持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医学部的优秀学生。
2020-07-13 09:59:19 -
“中国天然气之父”戴金星:为国争 “气”壮山河
我的地质梦始于小学五年级。记得在一节地理劳作课上,我用石膏板制作的全国煤矿和铁矿分布图赢得老师的称赞,兴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为国找矿”的梦想的种子也开始在心中萌芽生长。
2020-07-13 09:21:47 -
云南船模制作人付昆祥:沙沙锯木 精制宝船
付昆祥曾历时3年,按1∶50的比例,手工复原郑和船队包括宝船、粮船、马船、战船等在内共208艘舰船的船模。如今,他以1∶100的比例,重新复原一支更系统的郑和船队,向世人展示600年前中国人精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2020-07-13 07:48:10 -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金融研究要有担当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常年笔耕不辍、思想活跃,在各大主流新闻财经媒体与产业金融学术研讨会上2003年到2009年,陈雳从当时国内最大大宗商品咨询平台中华商务网的分析师助理做起,用短短两年时间
2020-07-12 09:17:40 -
李玉:我怀揣着一个食用菌产业强国的梦想
“总书记的回信既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所做出的成绩,也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要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新使命。”作为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他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收到的最好礼物,更是他科研路上最好的指引和激励。
2020-07-11 10:13:47 -
小辣椒撑起大产业——湖南农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的辣椒...
“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不停地选育新品种,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生在农村,就读农业大学、学习农业专业,工作后继续深耕农业领域、推广农业技术……这一辈子,湖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就没离开一个农字。
2020-07-10 14:11:54 -
黄志千:新中国首任飞机总设计师
今年7月5日,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二代歼击机——歼-8成功首飞51周年的纪念日。51年前的这一天,歼-8腾空而起翱翔蓝天,战机用呼啸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战机。
2020-07-10 13: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