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户终结者”沈云如:他代表希望-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黑户终结者”沈云如:他代表希望

2020-11-19 15:50:23 来源:钱江晚报

  湖州社区民警沈云如:

  大雨中赶山路睡棺材铺 帮33个无户口人员拿到身份证

  11月16日下午,湖州市长兴县大剧院礼堂。55岁的沈云如笔挺地站在舞台中央。

  面对台下数千名观众和簇拥的摄像机,沈云如不同于其他演讲嘉宾的侃侃而谈,反而有些惜字如金。在主持人的不断引导下,他才进行了一番1分多钟的“长篇大论”:感谢妻子的陪伴。

  背后大屏上“沈云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字样和持续不断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眼前这个黝黑瘦小的中年汉子是当天的主角。

  沈云如有过17年军旅生涯。作为直升机飞行员,他曾越过高山,跨越雪线,飞越平原,参与执行边境巡逻、抢险救灾任务。他后来的履历,是20年在基层派出所任社区民警,其间仅两年就帮助33个无户口人员解决户口问题,被群众誉为“黑户终结者”。

沈云如(左)进村入户作调查

  曾经,他是英雄飞行员

  在一起去云南办理第33起无户口人员户籍问题的路上,同事李熙明才知道沈云如的往事。

  1993年冬,当时沈云如在新疆服役,接到了给红山嘴边防连运送给养物资的命令。由于大雪封山期长,冬季补给困难,给养物资只能靠直升机运送。

  那天早上,气温低至零下40多度,直升机点火电嘴一直无法启动。沈云如将点火电嘴从发动机上拆下,解开衣扣,将冰冷的点火电嘴放入自己的胸膛。点火电嘴被整整捂了半个时,再装入发动机。直升机成功启动。

  17年里,沈云如完成了上千小时安全飞行,几乎飞遍了西藏和新疆所有的边防哨卡,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获嘉奖10多次。

  如今,他是“黑户终结者”

  2000年9月,沈云如从部队转业到长兴县公安局。

  一次下村,有人问沈云如,他的亲戚一直没有户口,能不能帮帮忙?

  沈云如当天就找上门去了。在村里,他见到了19岁就从贵州远嫁而来的王林(化名)。

  王林已经30年没有身份证,找工作没人要,生病进不了大医院,丈夫去世后生活更加艰难,只能在村里打零工维持生计。

  在王林母子俩住的简陋平房里,沈云如默默下决心:一定要把她的身份找回来。

  “黑户”是无户口人员的俗称。无法证明公民身份的“黑户”,在入学、就业、结婚、生育、社交、出行等方面,都会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帮“黑户”正名,是一个谨慎而又艰难的过程,走访调查、信息采集、DNA和人像比对……每一项都很考验耐心和细心。沈云如不仅上班时间为王林奔波,还搭上了大量休息日。整整5个月,上万字的调查证据和笔录,终于让王林拿到了生平第一张身份证。后来王林办好了低保,找到了工作。

  自此,沈云如踏上了为村民寻找身份的漫长之路。有许多个白天和夜晚,虽然状况百出,他只顾风雨兼程。

  沈云如睡过棺材铺,打过摩的,深夜敲过办证人员的家门,滂沱大雨中奔走过多个村子,也去过猪圈和废弃厂房取证。

  有些人员离乡多年,什么都记不得,他就不厌其烦跑村串户调查取证。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办理,长达16个月,出差几十次,光是车票就厚厚一叠。有些人患有精神障碍,他就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开车带着他们去做鉴定,逐字逐句耐心地跟他们讲如何办理。

  在群众眼中,他代表希望

  2018年初,沈云如成为虹星桥派出所的网格民警。

  在虹星桥镇谭家村,提起沈云如,从老人到孩子没有人不认识他。

  沈云如户籍服务队队员韩霞平还记得初见他时的印象:瘦弱的身躯,黝黑的皮肤,话不多,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容,像是亲切的邻家叔伯,即使穿着制服也感觉容易亲近。

  虹星桥镇有1万多户常住人口,还有部分外来人员,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多年的经验,沈云如把镇里的户籍民警、村居妇女主任、镇民政办等9支队伍组成户籍服务队。韩霞平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1月上旬,韩霞平在梳理育龄妇女人口信息时,发现来自贵州安顺的杨大姐,自从20多年前嫁到长兴后,户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杨大姐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干点洗碗等零工,这让她很苦恼、自卑。

  沈云如对杨大姐说的一句话,让韩霞平印象深刻:“放心,我尽力。”这一句承诺的后续,是沈云如四五个月的奔波忙碌。

  杨大姐没有身份证,没法坐火车回贵州老家办手续。沈云如想了包车、自驾等很多办法,又因为路途太远,都被否决了。当大家感觉没有希望时,3月底的一天,韩霞平突然接到沈云如的电话,让她通知杨大姐,准备过两天坐火车回老家办户口。原来,沈云如经过多方沟通,让杨大姐能够坐上火车。

  杨大姐得知后,激动得哭了。她本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2019年4月1日,在沈云如的陪同下,杨大姐踏上回家的路。她告诉老家的亲人,长兴有一名警官,会帮她办理户口。以后她有了身份证,就可以随时回家了。

  在妻子心中,他爱认死理

  在妻子钱华敏眼中,沈云如是个普通人,“他平时说话不多,遇事爱认死理。一旦他认准的事,就算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

  婚后最初几年,沈云如在部队服役,回家时间很少。那时女儿年幼,对爸爸的印象总是模模糊糊。沈云如转业回到地方后,钱华敏以为可以松口气了,没想到丈夫更忙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沈云如的女儿写过一篇作文《你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写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场景。沈云如错过女儿很多次家长会和生日。

  钱华敏和他谈过一次话,“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最清楚,你要时刻注意。你再这么拼命,我和孩子可不会管你。”

  可谈话没有作用。几天后,沈云如那认死理的“老毛病”就又犯了。钱华敏有些心疼:“再过几年你要退休了,干嘛这么拼?”沈云如呵呵一笑:“就是这样,才更要抓紧时间。我不想留下遗憾。”

  沈云如和妻子讲起他为大家办户口的各种经历,让钱华敏读懂了他的细致、坚韧。她渐渐理解他、支持他,愿意成为他的“后盾”。

  “知道他加班回来晚,就备好他喜欢的水果;知道他工作压力大,就帮他整理好出差行囊;知道他身体不好了,曾经还休克过,就备好药细心提醒他服用……希望一个个线索,在他经手之后,都有完美的结局。”钱华敏说。

  前年,钱华敏退休,自告奋勇当起了丈夫的专属司机。夫妻两人利用休息时间跑村入户,主动去群众家里取办理业务所需的资料,办理完毕后再送到他们手中。(记者 陈曦 文/摄)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刘新圈: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

    当年,从没去过草原的刘新圈凭着“一朵洁白的想象”,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火遍全国的草原歌曲《套马杆》。

  • 赶场“双十一”的欧美歌手

    在去年“双十一”晚会上,被我们亲切称为“霉霉”的美国当红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专程从大洋彼岸飞到国内来献唱的盛况想必很多人依旧记忆犹新。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