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职工风采

“老师傅”学编程

2020-10-04 07:24: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10月3日电 题:“老师傅”学编程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盯着手持终端屏幕上一连串英文缩写和数字符号,向工业机器人发出的“指令”,“70后”张新古最开始的反应是“蒙圈”。

  对于有着近30年铣工经验的张新古来说,加工高精度的阀块,早已不在话下;而通过编程让机器人自动完成各种动作,却还只是刚刚入门。

  张新古工作的地方是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18号厂房”。去年以来,这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改造升级为“灯塔工厂”,新增大量工业机器人。很多像他这样的老师傅,开始学习机器人编程新技能。

  国庆假期,由于订单火爆,“18号厂房”仍在加班加点生产工程机械产品。全新规划的柔性生产岛内,100多台工业机器人自动切割、分拣、焊接。不同型号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车间里自动取件、穿梭、卸货。

  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副总经理蒋庆彬说,相比一年多前,“18号厂房”的产能提升约50%、人力减少约40%。“机器换人”的同时,工厂面临新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急需更多懂得机器人编程、操作和维护保养的“新工人”。

  近期,为了促进传统工人转型,三一重工的母公司三一集团专门出台了关于机器人编程语言的认证激励办法。通过认证的人员将享受现金奖励、工资上调、每月津贴,总金额预计达到数千万元。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机器人编程,老师傅不得不向年轻人“取经”。

  “18号厂房”泵车后支腿焊接班组有30多人。最年轻的3位工人不到20岁,刚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学的专业正是机器人编程。在他们三人的带动下,多位30岁左右的资深工人也学会了简单编程和维修。

  “机器代替人工是大势所趋,这对产业工人的能力要求其实更高了。”泵车后支腿焊接班组负责人邓腾芳说,和年轻人相比,老师傅更加熟悉产品的结构和性能,但对于机器人却是外行,所以要“以新带老”。

  国庆节前夕,张新古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班,每天晚上学习两个小时的机器人编程基础知识。培训班第一期学员总共162人,其中既有一线工人,也有管理人员。

  晚上9点下课后,张新古主动到车间“加练”,按照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拿着手持终端实际操作。他还在手机里下载了教程,回家后抽空观看,遇到不明白的内容,便在微信群里跟老师请教。

  “以后的工厂会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只有抓紧学习,才不会落后。”张新古说。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回村办合作社 他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下个月,我就要去艾力的合作社上班了。”9月15日,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艾吉克村村民买买提吾买尔·买买提明告诉记者。

  • 钟睒睒: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9月8日上午,被称为“水中茅台”的中国知名瓶装水龙头企业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价39.8港元/股,当日上午总市值达4400亿港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