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再次评出“工人教授”-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甘肃再次评出“工人教授”

全国劳模、技术工人张自飞,为实现嫦娥探测器软着陆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组件“中国造”走出了关键一步,经评审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2020-12-07 07:26:0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我还在北京等待着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返回地球,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消息,也是刚刚知道……”12月6日上午,电话那端的张自飞还在忙碌着。

  张自飞是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主管。最近几天,一系列“喜事”接踵而来:11月24日,他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返回甘肃仅仅一天,再度飞赴北京接受新任务。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翩然”落月,实现“软着陆”。12月2日,甘肃省人社厅下发文件,经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评审专家组评审通过,他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由此成为甘肃省评出的第二位“工人教授”。

  “从技术工人到‘工人教授’,不仅是对张自飞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所有一线技术工人的鼓励。”甘肃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包俊宗表示,让每一位凭技能、靠本事、善创新的优秀技能人才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通道,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努力方向。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的“天花板”

  技校毕业后,张自飞取得过大学专科学历。作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他的实力一直是“杠杠”的。

  从事功率电子变换技术、电子电源变换器研制生产26年来,张自飞有多半时间追随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起走过。他对每个元器件、每个焊接点都追求极致完美,被称为“工人专家”。他主导研制的变换器被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高度控制装置和嫦娥卫星着陆器关机敏感器,助力神舟八、九、十、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和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为航天着陆系统控制装置组件国产化走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11月,张自飞当选为全国劳模。

  在即将赴京领奖前夕的11月18日,在甘肃省人社厅组织的特殊人才评审会现场,面对工程组专家围绕专业性、技术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经济贡献等方面抛来的一系列“尖锐提问”,张自飞沉着冷静地摆出近几年来的获奖、鉴定、效益、专利等证明材料,其中获奖材料10份、产品鉴定材料14份、专利材料4份、部级鉴定成果6项、省级鉴定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6项……

  评审专家感叹:“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真的有实力。”

  作为甘肃省评出的第二位“工人教授”,张自飞成长的身后是甘肃省在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做出的一系列政策机制突破。

  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打破常规、简化手续,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明确“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

  今年初,全国劳模、酒钢公司一线技术工人杜均,成为该省第一位“工人教授”。同时,多次参加省总工会脱贫攻坚服务活动,在田间地头传授果树栽培和修剪技术的全国劳模、秦安县农业技术员靳志强,成为该省第一位“农民教授”。

  两位全国劳模相继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和用人导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效应。职称台阶不够、学历论文有缺憾的张自飞,也由此在特殊人才职称评价机制中脱颖而出。

  高职毕业12年,获评高级工程师

  “高职毕业工作12年,就获评高级工程师,这是对所有一线技术工人的激励和肯定。”王小康是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电解四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兼作业长,也在前一段和张自飞一起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又一起参加过此轮的特殊人才评审会,他获知评审结果后对《工人日报》记者激动地说。

  王小康2008年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铝电解生产一线工作12年,被评为“陇原工匠”。近几年,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和参与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10余项,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由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制定的《500KA铝电解槽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他参与的“炭阳极降耗”技术攻关项目,由甘肃省总和职工技协推荐参加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获得金奖。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确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也是甘肃省总工会命名的首批“陇原工匠培训基地”之一。目前,学院按照教育部和甘肃省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要求,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紧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正在创造着许多新经验。

  和张自飞、王小康一起通过此次职称评审的,还有来自金川集团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柴国梁。记者获悉,几乎在这次获得高级工程师的同时,柴国梁还获得了今年的“陇原工匠”和“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柴国梁说,“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待遇,真正让一线技术工人感到职业生涯前途广阔。争当奋斗者,大家有信心。”

  几位一线工人技术职称的“华丽升级”,也是甘肃全面释放人才活力的一个随影。甘肃省在职称评审中打破常规,面向省内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人才、新兴产业人才以及“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等,在政策上实行“全破”,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占单位高级职称岗位限额,支持优秀人才将“论文”写在创新实践的生产一线。

  32岁的酒钢集团技术中心工程师梁克韬,毕业于东北大学、工作9年后,也在这次评审中,凭借酒钢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攻关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省属国有企业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214人通过特殊人才职称评审政策获得高级职称,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今年以来,全省已引进8555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回村创业 她让家乡荒山花果飘香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 “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