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玉:躬身田间立初心 万里稻香惠农民 - 河南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王书玉:躬身田间立初心 万里稻香惠农民

来源:中工网
2022-05-23 16:33

  “研究水稻育种是个坚守初心、不断追梦的过程。水稻田不仅寄托着我对科学的追求,更是践行入党誓词并为之坚守奋斗终生的阵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育种专家王书玉潜心钻研育种37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子,让老百姓满意、让土地生金、让粮仓丰盈。

  王书玉出生在原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儿时由于粮产过低,父老乡亲们经常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王书玉从那时起就立志长大改变现状。考大学那年,他的几个志愿都盯准了一个专业——农业。水稻良种的一个育种周期至少5到8年的时间,刚工作的时候,王书玉也感到过单调又枯燥。“要想育种,就得忍得住寂寞、担得起甘苦”,那几年,大学老师曾经的教诲成为他的精神指引,他细心对几千份育种材料进行观察、记录、筛选、分析,留下每个品系、品种的各项数据。

  十年磨一剑。1995年,王书玉作为团队科研骨干,育成了河南省第一个国审粳稻品种“豫粳6号”。一路走来,王书玉先后主持育成了“豫粳6号”“新稻18号”等国审、省审水稻品种16个,并创造了多项河南省第一。其中,“新稻18号”填补了河南省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为目前我国黄淮稻区主导品种、河南省粳稻良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自育超级稻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王书玉主持培育的水稻品种在沿黄乃至黄淮稻区水稻生产上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累计推广8700多万亩,总增产稻谷约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今中国,稻米市场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14年,王书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在原阳县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研究探索出了成熟的沿黄稻区“稻鳅稻蟹”混合种养方式。2016年以来,他带领团队通过在原阳县太平镇指导建立“稻鳅稻蟹”稻田混合种养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新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尽可能多地向农民普及技术,王书玉走遍了沿黄稻区的乡村,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了田间地头。前些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沿黄稻区大面积爆发,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为让稻农少受损,他带领团队日夜奔波,为稻农示范推广抗病品种,指导管理技术。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蒙城村的示范种植田不仅没有受到病害,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为感谢王书玉及其团队,村民们专门为其送来了书写着“科技服务结硕果 蒙城水稻创新纪”的匾额。

  多年来,王书玉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乡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实说我也是个农民,只不过我是一个搞研究的农民。”看到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王书玉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能够坚守初心,把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兑现成为民服务的一件件小事、实事,那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干得精彩。(薛杉  王莹)

责任编辑:蔺凯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