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交通大动脉创造美好生活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助力“一体化”“同城化” 串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交通大动脉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3-30 02:16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

  原标题:助力“一体化”“同城化” 串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引题)

  交通大动脉创造美好生活(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杜鑫

  “原来的穷山沟建起了机场,通了高铁、高速公路,成为世界化的冰雪小镇。老百姓出行方便了,腰包鼓了,坐飞机旅游、坐高铁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说,北京冬奥会让他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张高铁、延崇高速公路、宁远机场改扩建、张家口南综合客运枢纽、崇礼客运枢纽等工程项目,构建起了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冬奥会综合运输网络。相距180公里的北京、延庆、张家口两地三赛区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向沿线老百姓释放了交通红利。

  这是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越织越密的交通网

  郭建仁的老乡蒋舒雅,也享受到了便捷的交通服务。2012年大学毕业的蒋舒雅,选择到石家庄工作,开启了张家口到石家庄的双城通勤生活。彼时,她要从张家口坐最早的一趟普速列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动车换乘到石家庄,全程五六个小时。

  2019年底,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张家口到北京的时间从原来最快3.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蒋舒雅的通勤时间缩短了约一半。

  京张高铁不仅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蓝图渐次落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4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33.6%;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3万公里,较2014年增长29.2%;9个京津冀规划机场全部投入使用;区域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基本形成的京津冀综合交通运输网,让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更大的一张覆盖全国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也在越织越密:截至2021年,我国高速公路运行里程超过16.8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2万公里,颁证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48个……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这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也串起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修好了路,投资主动进山。”湖北省浠水县县长陈正红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推动了产业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38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惠及5亿多农民群众。

  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细服务

  引进避免阶梯“磕绊”的低地板公交车,控制车辆与站台的距离……《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各地公交企业为改善和加强老年人出行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浙江金华,公交司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心离乘客有多近,车离站台就有多近。”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停车时车厢距站台不超过30厘米,让老人们一脚就能上下;遇到拄拐杖、坐轮椅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靠站距离尽可能缩短至15厘米之内。

  越来越多的精细服务,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出行体验: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在地铁里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北京南站、天津站、成都犀浦站等22个枢纽的高铁与地铁安检流程优化,在北京南站,出站后换乘到地铁站台最短只需两分钟;针对农忙时节农村群众出行问题,吉林、内蒙古等地开通了“春耕班”和“秋收班”等季节性的班车客运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道路运输为基础,高铁、民航快速发展的出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村村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实现了“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货物流通更加经济高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

  智慧服务一路随行

  “儿子给我在网上买好票,我到了车站不用取票,刷身份证就能上车。”从安徽老家到北京看孩子的陈霞说,几年前,从家里到车站得提前1个小时到,怕不好取票,现在踩着点到就行。在火车上,她吃到了儿子从12306平台上给她订的餐。

  陈霞的儿子刚买了新能源汽车,接到母亲后迫不及待地给她展示车里的智能系统:语音控制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在环线上自动跟车、偏离行车道预警……

  近年来,智慧交通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湖北省的高速公路上,一批机器人收费员“上岗”,除支持传统的“按键取卡”外,还支持“自动感应吐卡”和“语音取卡”,可实现5秒发卡、30秒缴费通行,全程无人值守;长江高端邮轮“长江叁号”安装了航行安全智能预警及船员行为智能识别系统,通过人工智能驾驶决策辅助系统,减少人为因素对航行安全的影响……

  在更深的层次,智慧交通还与城市管理结合,缓解诸多“城市病”。

  《2021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河北省保定市2021年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2020年降低了7.6%,连续两年拥堵指数排名下降17位。这背后,可实现对车辆自动化、精准化、智慧化管控以及对信号灯智能配时的AI(人工智能)智能信控系统功不可没。

  七一路是保定主干道之一。以前,市民开车走这条路上下班,需要堵上五六个红绿灯。如今,市民发现,红绿灯不再是固定时长,而是会看道路拥堵指数变色。车道指示牌也可以根据车流量大小自动变化车道指示,对路口车辆进行引流。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布局智慧交通。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意见和指南,交通运输部和一些省份开展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智慧港口示范”等试点示范。

  绿色出行受追捧

  2011年的一份广州市民绿色出行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的广州市民从不使用自行车出行。“非机动车道数量不足”“非机动车道狭窄,缺乏安全保护措施”“整体路况不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是主要原因。

  10年后的2021年,广州绿色出行服务的市民满意率已达84.5%,骑自行车短途出行在广州街头随处可见。

  这背后离不开广州推进慢行系统建设的努力——在新建道路时同步开展非机动车道建设;在保证人行道宽度和车行道最小宽度的前提下,采取对车道瘦身、压缩部分绿化带等方式有序推进既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设置工作。

  不仅在广州,以步行、自行车、合规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系统在多地开花。在深圳,滨水慢行系统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观光游览的打卡胜地;在呼和浩特,登山步道、户外骑行路线,构成了一个景观式的生态运动慢行系统;在北京,国内首条通勤用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后,住在回龙观的一些互联网从业者,选择骑自行车去上地软件园上班,30分钟就可到达……

  绿色出行受追捧,也助力深入人心的绿色、低碳理念化为实践。在甘肃武威,人们更愿意在乘坐公交时采用移动支付,积累一定的“绿色能量”后,可以申请种一棵真树,助力生态修复,或者“认领”一平方米公益保护地面积,守护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当地已有1亿人次产生8187吨“绿色能量”,相当于碳减排约8187吨,用户可申请种下45.7万棵真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推进节能降碳,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达到46.6万辆,占城市公交车总量的66.2%;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国家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高速公路路面废旧材料循环使用率达到95%。

责任编辑:朱晶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