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互联网红利 建立万物互联的“未来学校”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充分利用互联网红利 建立万物互联的“未来学校”

——中工网记者采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

来源:中工网
2021-09-28 12:25

  中工网讯(记者 王天玥)9月27日下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教育论坛顺利举办,论坛围绕“互联网+教育”的理论创新、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发展路径等内容进行探讨。论坛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接受中工网记者采访。

图为刘复兴院长正在接受采访 中工网记者 王天玥摄

  中工网记者:您认为未来互联网跟教育怎样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以怎样的形式来展现?

  刘复兴: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教育实际上是跟在技术后面,比较被动,那么将来真正的要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我们未来要追求的一个目标。真正做到深度融合的话,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必须要主动的变革;第二,技术的应用本身要体现社会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技术要服务于教育,教育的公益性,要照顾到处境不利群体和落后地区的需求,弥补数字鸿沟,不能用技术或者是资本来绑架教育,这些都是未来需要去慢慢解决的。

  中工网记者:您希望未来能够出现一个怎样的“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场景?

  刘复兴:目前,教育还停留工业时代,但现在的教育体系已经在发生变化。未来的这样一个景象,就是将区块链、5G等这些新的技术应用到教育当中。未来的学校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组织,能够实现共享,互联互通,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那么未来我们的教育就能够更加均衡化,这个场景是很值得令人期待的。教育部门及学校等应当要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红利,利用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它的优势,努力走在世界前列。

  中工网记者:对于科技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您有怎样的建议或者看法?

  刘复兴: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智慧教育,来提高新型科技和基本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效率。目前,我们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提高科技前沿人才培养的效率,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利用技术弥补鸿沟。尤其是在一些新的前沿领域,比如说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培养具有较高数字化素养的新兴人才,这都是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