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更多天险历史正被改写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雪域高原上,更多天险历史正被改写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8-14 01:18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

原标题:雪域高原上,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更多天险历史正被改写(引题)

“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肖婕妤

7月下旬,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就来到了海拔4750米的夏贡拉山隧道口。山上突降冰雹,山风呼啸。隧道内,工人们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在二衬台车上正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夏贡拉山位于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境内,藏语的意思是“东雪山”,海拔5900多米,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有“入藏第一险”之称。因夏贡拉山太过险峻,直到2000年10月,才开通从边坝县到金岭乡的简易公路,夏贡拉山山顶第一次有汽车通过。

“虽然路通了,但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大雪封山的季节,有半年道路处于中断状态,给当地群众带来极大不便。”边坝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尼夏回忆道。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10月,国道349线公路边坝至嘉黎段改扩建工程开建,4.3公里的夏贡拉山隧道包含其中。夏贡拉山隧道工程是国道349线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海拔最高的特长隧道之一。

“项目存在一些客观的施工困难。”从2018年就参与建设的项目副总工高宇海告诉记者,极端天气是影响施工的一大因素。2019年,山上发生雪崩,1万多立方米的积雪不但将隧道口堵住,还把现场施工设备全部摧毁。“我们花了20多天才把设备清理出来,之后又重新购买、安装调试。”

除了风雪,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也是建设者需要克服的难题。来自四川绵阳的汤克官是一名混凝土浇筑工人。他告诉记者,因为海拔高,隧道的围岩相对破碎,隧道内时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涌水,施工难度比较大。“洞内温度低,冬天达到零下20摄氏度,手根本不听使唤。”汤克官回忆道。

“困难再大,大不过我们的决心。”高宇海表示,他和建设者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方案、调整施工措施,力争早日通车,方便边坝广大群众的出行。“目前,每天有150余名工人在项目上工作。”

在项目上工作3年,高宇海感受到,变化正在发生。“刚来的时候,没有信号覆盖。后来装了基站,有了网络,工友们可以和家人视频了。”高宇海告诉记者。

在施工现场增加制氧设备,在宿舍安放取暖器,在工地设置职工之家……近年来,工人的工作环境逐渐变好,县城面貌也焕然一新。“以前边坝县不堵车,现在停车场不够用。”高宇海笑着说。

据了解,该隧道主洞已掘进1455米,预计于明年7月完成贯通,11月具备通车条件。“隧道建成后,将结束往来车辆翻越高海拔山口通行的历史,彻底解决因积雪封路无法翻越夏贡拉山的历史,昌都到拉萨的距离也将缩短300多公里。”国道349线改扩建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长黄德林介绍,“该项目属西藏自治区重点施工项目,项目的实施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边坝与拉萨、那曲等地的交流,构建‘一纵一横’交通网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西藏,县乡村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雪域高原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更多的天险历史正在被改写。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