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星:打造产业扶贫的全国标杆 - 河北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李双星:打造产业扶贫的全国标杆

来源:中工网
2021-08-12 14:51

  人物名片

  李双星,1962年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乡村振兴局(原衡水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1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想对党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成长历程

  李双星出生在衡水市阜城县,自幼在“家无余粮,更无余资”的环境中长大,深知贫困家庭的苦痛。1981年,从衡水财贸学校毕业后,李双星放弃了到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抱着改造家乡贫困面貌的愿望,毅然回到了家乡,主动要求到条件最差的乡镇工作。

  2002年,阜城县被列为省级扶贫重点县,县扶贫办正式挂牌成立。时任阜城县委书记和县长把县里的人在心里过了一个遍,两人在纸上写下了同一个名字:李双星。

  就这样,2002年4月,李双星就任阜城县扶贫办主任。他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逐村走访调研全县第一批40个贫困村,决心将设施瓜菜种植当成全县的主导扶贫产业。第一次搞大棚西瓜试点,李双星天天往大棚里跑,还从山东寿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进行技术指导,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每亩棚菜收入达到4000多元,相当于原来种玉米、小麦收入的近10倍。后来,非贫困村也加入了建棚队伍。截至2015年底,全县有152个贫困村发展起设施瓜菜种植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2016年2月,李双星被任命为衡水市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此时正值全市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主抓全市脱贫产业发展的负责人,李双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凭借多年基层扶贫的经验,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发展酿酒高粱、非转基因大豆、冬桃、辣椒、金银花等带贫效益好的扶贫产业,收到良好效益,受到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衡水市共发展蔬菜种植15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0万亩,林果50万亩,酿酒高粱、非转基因大豆、高油酸花生等杂粮20万亩,金银花、玫瑰花、杜仲等中药材5万亩,带动3万多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结合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引入新品种,对接开展金银花采摘机器人研制,积极推进衡水各县与扶贫产品需求方合作,推动产销衔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全市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和党的故事

  2017年12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地方扶贫干部的汇报,李双星也参加了座谈会。

  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李双星至今还记忆犹新——当轮到我汇报时,汪洋副总理说:“双星,你别看稿了,随便说说吧,基层工作还有什么困难?”然后,我按着汪洋副总理的要求,就像拉家常一样,汇报了当时基层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汪洋副总理听后说:“我就喜欢听实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会后,汪洋副总理说:“双星,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探索一个新模式,解决合作社流转土地费用高的问题。”

  回衡水后,李双星开始在如何让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户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开动脑筋。经过深入调研,李双星提出了“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经营模式。“六位一体”即政府、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银行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户,把这六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八统一分”则是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浇地、统一治虫喷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销售,分户管理。“这种模式既明确了土地的权属,确保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解决了园区流转土地、雇工资金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李双星笑着说,“我圆满完成了副总理交给的任务!”(据《河北工人报》报道 河北工人报记者 杨艳 杨磊涛)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