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 - 天津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

来源:中工网
2021-08-03 08:41

  中工网讯 记者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渤海油田持续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截至目前,油田已完成钻井227口、完井162口、井下作业260井次,最大限度挖掘了油气藏潜力,全方位掀起渤海油田开发热潮。

  渤中13-2大型勘探发现、“新优快”垦利16-1油田试点项目首战告捷、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在“打快、打好、打赢”思路的指引下,渤海油田22条钻井船与34部钻修机齐上阵、3000余人坚守海上同时作业,重大项目接连取得新突破。

  近日,垦利16-1-A3井钻井作业顺利结束,完钻井深3006米,钻井周期5.78天,打破了中国海油尘封近17年的3000米至3500米生产井(定向井)最短钻井周期纪录,这是继“新优快”垦利16-1油田试点项目首批6口井安全高效完成作业后传来的又一捷报。

  垦利16-1-A3井垂深仅1080米,稳斜角度高达84度,是该油田典型的大位移井。针对极浅大位移井返砂难、地层承压能力差、下套管作业风险高等难题,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中海油服等多家单位联合组建“新优快”作业团队,通过井身结构“瘦身”技术实现“一开”作业深钻,精准控制全井筒ECD参数,确保井眼清洁,保证了套管的顺利下放到位。

  在渤中13-2区块,勘探过程中曾经有12口探井发生不同程度的漏失,且受限于井身结构,无法将其有效隔开,“喷漏同存”现象一直困扰着该区块的开发评价。公司在“三开”12.25英寸井段中,通过优选地面管汇通道、优化操作流程等手段,创新性地将精细控压钻井理念应用于大尺寸井眼钻井作业。同时,在实际过程中还可根据需要使用高强度堵漏浆对上部薄弱层进行加固,避免了薄弱层处因压差发生漏失。

  诸多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成功克服了重点井段“喷漏同存”的困扰,顺利完成了渤中13-2区块多口二类风险井的开发评价,不仅进一步夯实了渤中13-2油气田亿吨级的储量规模,还为将储量变成产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为油气田的整体开发吃下了“定心丸”。(据《天津工人报》报道 天津工人报记者 高竹君 通讯员 吴鹏)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