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代表委员关注建立健全城市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10 08:18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晓燕 王维砚 郝赫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会主席冯鸿昌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的这句话看了又看。

  长期从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他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是因为他觉得“这句话既说出了我们广大工会人的心声,又表达了我们的期盼”。

  作为职工“娘家人”,全国各级工会长期致力于为困难职工解难纾困。从2016年开始,全国总工会部署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明确了2020年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总开展“解困脱困集中攻坚”行动,建立工会常态化帮扶长效机制,完善《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0年底,工会现有建档城市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

  目标任务完成后,下一步怎么办?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荣书说。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重心将转向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亟须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帮扶困难职工,工会永远在路上”

  “帮扶困难职工,工会永远在路上。”冯鸿昌代表注意到,一些职工虽然脱了贫,但是依然在贫困线边缘徘徊,有的仅仅是“刚刚踩线”,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不足,“职工的生活情况是动态的,他们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他建议,完善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调查监测系统,全面掌握困难职工规模、数量、分布以及致贫原因、收入来源、就业渠道、返贫返困危险等情况,健全失业监测统计制度,重点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为预防困难职工返贫返困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从而实现精准帮扶施策。

  调研显示,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关闭停产的工矿区、三线建设军工企业等特殊地区,一些退休职工由于多种原因生活困难,遗属遗孀、未参保“家属工”等人群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活困难问题。

  “这些曾为国家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职工需要更多帮扶。”代表委员们说。

  代表委员们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当前以低保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救助制度以户籍身份界定,现有社会救助呈现“碎片化、断崖式和低保捆绑式”特点,对缓解城市困难职工生活困难仍不够。由于城乡一体化扶贫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城市贫困人口缺乏像农村贫困人口那样的综合性扶贫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原主席丁小岗特别关注退休职工和农民工群体。他表示,老龄化背景下,一些职工“未富先老”;一些农民工,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在农村已经没有生产资料,在城市没有缴纳社保,处于城市、农村“两不搭”状态,未来有成为困难农民工的风险。这种情况需要提前应对。

  “健全多层次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强城乡一体化扶贫统筹,建立缓解城市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代表委员的共识。

  “帮扶困难职工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介绍,云南省总工会围绕制度保障的主线,坚持高位推动,推动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开展解困脱困工作,用有限资源撬动了方方面面社会资源和力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事实上,为巩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进而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各级工会已经推出了多项举措——巩固拓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坚持“脱困不脱政策”,保持困难职工帮扶政策连续性、持续性。对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等不同困难类型的困难职工家庭,建立层次清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梯度帮扶工作格局;建立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常态化送温暖机制,防止相对困难、意外致困职工家庭返贫;等等。

  代表委员们提出,要做好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收入分配新格局,建立健全欠薪报告制度和推动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和预防返困机制,健全多层次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不出现大规模低收入职工返困问题。

  “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救助体系衔接”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工会组织一家,力量仍然不够。

  陈荣书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进程,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救助体系衔接,推进国家建立城乡一体化解决相对贫困机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工会在职工互助保障中的优势作用,健全分层分类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焦开河提出,要实施以就业创业为核心的开发性扶贫脱困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和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及其富余人员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对资源枯竭城市(或矿区、林区等)实施特殊的就业扶持政策。

  焦开河委员建议,要研究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模式,预先排除 “三新”就业群体未来退休时社会保险缺失可能的社会风险隐患。

  在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增加“建立健全城市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内容,与国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相衔接,保障城市困难职工和家庭生活,着力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中工网北京3月9日电)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