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沂蒙精神:鱼水相依一家亲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沂蒙精神:鱼水相依一家亲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1-06 12:14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沂蒙精神:鱼水相依一家亲

  总台记者 陈永庆 张明 临沂台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斗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歌曲《跟着共产党走》

  1940年6月,这首耳熟能详的《跟着共产党走》在临沂市沂南县东高庄村问世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八路军来到沂蒙山区后,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来保护老百姓,而当地的老百姓也拿出自己的一切来支持他们。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内,一组群雕展现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景象。

  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许多同志要同日寇进行战斗,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当地百姓家。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还不到三天。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后,她的两个儿媳也加入进来,一起照看革命的后代。

  王换于儿媳 张淑珍:杀光、抢光、烧光这三光政策,当时日本在侵略咱中国,咱不管怎么办?那个时候是十一月,大的孩子用背篓,小的孩子俺抱着,院子里全是孩子,那把我又愁急了,我这怎么办? 在那个山上,挖了一个洞,咱给留了个门,把孩子放那里头。

  对于“战时托儿所”42名孩子,王换于都是用生命来呵护的,3年多时间里这些孩子没有一个伤亡,但是她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为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折了。

  军爱民民拥军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百姓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床棉被盖在担架上。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与执着。

  解放战争期间,孟良崮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沂南县艾山乡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接到通知,5小时之内在汶河上架一座桥,以便部队通过。但当时村里绝大多数男子都已上了前线,最后大家决定,由村里的妇女们扛着门板架起一座“人桥”。

  正是有了这座“人桥”,解放军按时抵达预定地点,和大部队会合后发起正面攻击,扼制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进攻,最后全歼敌人。

  面对宝贵的精神财富,1000多万沂蒙儿女不断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如今走上了幸福的小康路。今天的临沂已经从当年舟车不通的四塞之崮,发展到万商云集的“物流名城”。目前,临沂已建成物流园区29家、线路近3000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今年前三季度物流总额超7000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市场集群和物流集散中心。沂蒙精神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