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芬:决战贫困“穆桂英” 乡村振兴带头人 - 贵州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田建芬:决战贫困“穆桂英” 乡村振兴带头人

来源:中工网
2021-08-31 16:14

  近日,走进贵州省黄果树旅游区翁寨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乡村路,一栋栋别致的布依族庭院,村容村貌环境亮化整洁,金黄的稻谷在田里随风摇曳,一旁土地栽种着绿油油的姜苗,大棚水果种植基地随处可见。

  翁寨村原来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群众生活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自田建芬上任以来,她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全村村民种植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空壳村”增至22万元左右,人均纯收入达8950元。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靶”

  “发展产业是最根本的方法,找准一个产业必不可少。”然而现实是翁寨村当时并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来带动农户发展。田建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村民王法娟自2013年起一直在种植草莓,但几年下来却一直处于“竹篮打水”的状态。为了解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田建芬主动与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对接,请来了3名高级农艺师对村里的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显示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草莓,而亏损则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早培技术和田间管理造成的。这一结论让田建芬萌生了在全村发展“草莓种植”、做优绿色农产品的想法。通过在党支部会议上的多次讨论,她的这一想法终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配好果蔬草莓“金钥匙”

  “要想富,草莓发展来开路。”产业发展方向定了,可实现起来却不是那么轻松。面对田建芬发展草莓种植的提议,村里群众普遍持观望态度,毕竟吃螃蟹是需要带头的。为转变村民的守旧观念,提高群众种植草莓的积极性,田建芬及其工作小组挨门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有35户村民决定开始种植草莓。就这样,发展草莓种植的“万里长征”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同时,为提升村民水果种植技术,田建芬多次邀请市农委、农科院专家等到现场讲解培训技术,邀请村里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通过院坝会、田间里头会、种植现场培训等方式,使村民们对草莓种植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探索创新模式“驱动力”

  “要效益,创新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一开始,大家种植草莓都是各自为战,各自种自家的,经过一年多发展,草莓是种植起来了,但是不成规模、品质不一。为了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田建芬决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翁寨村果蔬种植合作社,由镇级平台公司提供项目资金,由村级平台公司负责土地流转,由散户签订入股合作协议。贫困户可以通过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入股,根据效益来进行分红。

  在此基础上,翁寨村还相继发展了早熟蔬菜、水果、民族土布纺织、布依蜡染等主导产业,实现了产业到户到人。

  扩大供销合作“朋友圈”

  “要发展好,合作伙伴要找好。”产业发展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销路问题。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村里的果蔬农产品不知道怎样卖出去。为解决这一问题,田建芬通过联系超市商家,把草莓、无公害产品推销出去,同时还通过积极推进“校农结合”与“订单农业”学校、单位每年签订订单达32万余元。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田建芬探索新的销售渠道,通过新兴电商平台,把农产品挂在网上,实现网上销售。把产品销售到广西、湖南等各地。

  编织利益联结“连心带”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共享翁寨村改革发展的成果,使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贫困户,让群众享受利益,田建芬坚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挣薪金、分股金、享收益,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2017年,我的4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每亩地拿到流转资金840元。我还在合作社就地打工,一年总收入有两万,每年年底还有每亩地84元的分红。以前那是叫靠天吃饭,现在这才叫种地哩。”翁寨村村民伍龙权说。

  在田建芬带领下,如今精品水果、旅游服务、蔬菜种植、生态养殖业成为翁寨村主导产业。目前,有1个村集体公司,3家私人公司,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基地,1个布依纺织厂,1个养殖基地,产业覆盖1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土地流转、带动务工等方式,累计投入村集体经济160多万元,确保户户有增收。(罗德丽)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