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遥感”有力支撑贵州矿山生态修复 - 贵州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天上看 地上查 盯着治 网上管

“互联网+遥感”有力支撑贵州矿山生态修复

来源:贵州日报
2021-04-16 08:28

  原标题:天上看 地上查 盯着治 网上管(引题)

  “互联网+遥感”有力支撑贵州矿山生态修复(主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旭婉婷

  走进铜仁市思南县乌江两岸,曾经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水横流的废弃矿山,如今变成了一片片新的耕地。复垦后,村民们在耕地上种植黄豆、玉米和蔬菜,不仅地质灾害的隐患被消除,植被覆盖率和环境质量也得以明显提高。

  这是贵州省启动废弃矿山治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据了解,贵州省纳入长江经济带的废弃露天矿山共有364处、图斑399个、面积636.82公顷,涉及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共5个市(州)的18个县(市、区)。随着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区域流域,2019年贵州省安排部署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在这种大趋势下,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应运而生。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动态管理平台,依托高清遥感影像为底图,将贵州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时推进情况以空间数据库的方式组织。”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杜国模介绍到,平台包括矿山信息管理、基金管理、业务审核、信息汇总浏览、动态可视化展现等功能,包含网页端和APP端两个版本,可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矿山企业提供统一、标准、共享的矿山信息管理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近年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利用“互联网+遥感”技术对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矿山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开展常态化动态遥感监测,搭建起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矿山生态修复动态监管,为贵州省落实生态修复“天上看、地上查、盯着治、网上管”的长效监管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推进自然资源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平台以3个月为一季度更新数据,根据各地矿山生态修复的工作需求,随时调取、检验数据,为地方单位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信息指导,大大提升效率,多地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成绩。

  以铜仁市思南县矿山修复工作为例,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流域中心地带的思南县,历史遗留的废弃露天矿山较多,经核实,乌江10公里范围内需治理废弃露天矿山40个,治理面积79.84公顷。

  借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监管平台,思南县复绿与复垦、修复与治理、修复与排患相结合,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利用结余资金完成临近区域历史遗留矿山需修复治理30个,修复面积30.4143公顷。尤为值得一提,在修复治理工程中,思南县还把土地流转和耕地增减挂钩相结合,通过土地复垦,实现新增耕地40公顷,纳入增减挂指标库,预期创收近亿元;增加的耕地用于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种植,按全县玉米产量及销售价,每亩年产值1000元计算,年产值为500.385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下一步,平台触及的生态修复工作内容将不止于此,矿山项目只是第一个阶段。”杜国模说,已经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监管系统和数据库等,之后将应用在其它生态修复上项目,保证项目的上图入库,全程跟踪。最终,将所有数据汇总,形成一张“贵州省生态修复地图”,助力贵州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持续向好发展,为贵州整体生态建设起到更完善、更精准的标识、记录、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