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 贵州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来源:贵州日报
2021-03-04 08:3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贵州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太子参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规模全国第一;织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皂角精加工集散地……从量到质,贵州农业产业体系的版图格外精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十三五”以来,我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聚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市场为靶向、产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实现了主要农产品提质增量,现代农业高产高效。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两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突出“特” 产业布局强优势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

  近年来,结合各地资源实际,贵州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助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农业品种和区域布局,调优调强优势特色产业,如今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闪耀”黔中,风生水起。

  “我一天工作8小时,能种5000余株苗,每天有80元工钱。”近日,在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油茶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温室大棚内,村民夏莱娣正为今年新培的油茶苗装杯。

  玉屏自治县是贵州油茶重点产区之一,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如今,这里建起了现代化油茶加工厂、综合性网络交易平台、高标准油茶示范园区,并与林下经济、林旅一体化协同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擦亮“中国油茶之乡”的金字招牌。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实现农民富裕富足。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3%。

  着力“兴” 产业升级增活力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曾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户自为战的组织形态、低效粗放的生产方式,形不成规模,谈不上标准,接不上市场。

  如今,我省农业生产发生根本性变化,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活力。各地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六盘水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刺梨产业。在加工基地方面,现有刺梨系列产品加工企业4家,加工能力达40万吨,形成了中国体量最大的刺梨原汁、果汁、果脯、果酒、口服液、含片、有机肥等多元化的加工体系。

  三都自治县结合市场变化和价格导向、群众生产实际、区位优势等因素,自2018年起,选择了集中养羊的方式,大力发展“水家桑羊”产业。两年间,项目不仅突破了三都养殖产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的困局,还扩展出多条助力群众增收的渠道,同时也成为了循环绿色农业的成功案例。

  纳雍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2020年9月,纳雍总溪河旅游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一年仅樱花盛开与樱桃成熟时期,便实现住宿接待收入220余万元、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30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人均创收11564元。

  着眼于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强链补链,加快“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贵州农业产业不断朝着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目标实现新突破。

  立足“稳” 利益联结富百姓

  “我们又分红啦!”近日,在湄潭县兴隆镇兴隆村,贵州耕田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入股的茶农们分红。“我家有近20亩茶园,全部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次分红3680元。”领到红利的付红脸上洋溢着笑容。

  湄潭人守着青山绿水实现增收致富,是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涉茶人数340万人,年人均收入12351元。

  近年来,我省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2020年,清镇市卫城镇栽江村村民韩本林的“菌子地”荣获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称号。身为残疾人的他,吸纳了当地10多名残疾人到基地务工。去年,基地产值达到100万元,务工的村民也收获满满。

  2019年,全省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数量只有5408家,2020年达到29674家,增加2426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52家、县级以上示范农场1900家。

  山地,曾经桎梏贵州农业。而今,贵州农业产业用丰收唱着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赞歌。

  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从盲目生产转向市场导向;改变种植方式,用足用活科技,从靠天吃饭转向技术支撑;改变销售方式,创新创造价值,从提篮小卖转向精准衔接……站在新起点,贵州农业产业乘势而上、乘胜前进,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