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对保健品的“迷恋”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远离对保健品的“迷恋”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25 07:32

  原标题:远离对保健品的“迷恋”

  郜亚章

  一边熬夜玩游戏,身体负担不断加重,一边服用保健食品,希望以此冲抵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如今,“熬最深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已成不少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有数据显示,我国保健食品在24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渗透率达到19%,25~34岁年龄段渗透率达到15%,年轻人成为保健食品市场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工作生活节奏快,免疫力低,时不时生病,想通过服用保健食品改善一下身体状态……”在最近一次有关采访中,不止一个采访对象给了我这样的答案。

  其实,之前,舆论关注保健品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迷信保健食品的事情。花式推销、洗脑鼓吹、夸大功效,一些商家向老年人推荐保健品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少老年人为此支付了高昂的“学费”,一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更有甚者,把保健品当作“神药”,放弃正规的治疗和用药,最终延误了病情。

  时下,一些保健食品呈现出“有艺术,没科学”的特点——包装越来越精美,宣传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其功效到底如何,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厂商在包装、宣传等方面大做文章,大肆鼓吹产品功效,不断制造“养生焦虑”,不少消费者被“牵着鼻子走”,为“治未病”买单。

  其实,无论从定义上来讲还是从产品生产的角度而言,保健食品和药品都不能画等号。保健食品本质上是一种食品,只不过相较于普通食品有较高浓度和含量的营养物质而已。而药品的生产要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条件,通过质量把关以及临床试验等,这些都是保健食品远远达不到的,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近年来,我国对保健食品行业监管持续发力。立法机关先后出台多部关于规范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覆盖准入、生产、经营等环节;执法部门持续开展整治保健品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传销和违规直销等违法违规行为。但应该正视的是,不少人对保健品的认知仍不科学,要么是一律“拒之门外”,要么是一律“请进门来”。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意愿购买保健食品,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保健食品的功效,让消费保健食品变得明明白白。

  对于老年人而言,不要轻信广告和营销,不要贪图便宜,可以多跟子女商量。街道和社区可以多普及防骗知识,积极开展防骗宣传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老年人科学养生,提高老年人对各种骗局和陷阱的“免疫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关注自身健康实属必须,但“迷信保健品”要不得,应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善身心状况,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今年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书中遴选了8条基本准则,为公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供了重要参考。“民以食为天”,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手段,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膳食,要吃得科学。由此亦可见,对保健品的功效,人们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和理性的使用目的,千万别丢了西瓜捡芝麻,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