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精神”永不过时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棒棒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重庆日报
2022-05-21 09:57

  原标题:“棒棒精神”永不过时

  近日,记者深入重庆街头巷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棒棒军”都已转行,其中有一群人还是在“运货”,只是方式发生了变化,丢掉了竹棒端起了“方向盘”,月收入达八九千甚至过万元,比当棒棒高出了数倍。虽然职业变了,但做棒棒养成的勤奋、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依旧没变。

  作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棒棒军”转行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同样具有社会意义——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不仅促进了资源充分流动,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棒棒军”转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让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一些传统职业没落,一批新兴职业崛起。电商和物流蓬勃发展,快递、闪送小哥不断涌现……种种因素综合之下,“棒棒军”转行势在必行。

  作为较早一代进城务工者,“棒棒军”凭借一身力气进了城。城市给了他们谋生的机会,他们也用辛勤的劳动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如今,他们又紧跟时代步伐,悄然退隐或改行。作为重庆城市建设的一分子,他们不应该被遗忘。棒棒可以转行,“棒棒精神”却永不过时。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坚韧不拔,这些精神,不仅支撑着他们拼搏奋进,也成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棒棒军”转行,并非意味着“棒棒精神”的消失。不论是开汽车跑货运,转型当外卖员,还是选择进工厂。转行的背后,既有被动适应的因素,也有主动求变的考量。面对“棒棒军”转行,没必要过于感伤。转行,意味着用劳动精神拥抱新生活,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记住那些为城市作出过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汲取“棒棒精神”的养分,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