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兴趣班的困惑与回答,关键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兴趣班的困惑与回答,关键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中工网
2022-05-06 13:20

  龚先生

  “小时候上那么多兴趣班,到底有没有用?”

  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小朋友及其家长的问题。对此,00后大提琴演奏家、演员、歌手欧阳娜娜的建议是,一开始不要太排斥,多尝试,多和父母沟通,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她是在日前和网友的互动中,回答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提问时,作此番表达的,引来无数网友围观。

  应当说,这是一个对的问题、在一个对的时候、提给了一个对的人。

  关于兴趣班,这样的经历蛮有说服力——4岁开始学习跟音乐相关的课程,5岁学钢琴,6岁学大提琴,她还要去上舞蹈课、滑冰课。显然,这不完全是一个孩子自愿的,“一方面是父母替你去安排好的老师、好的课程,让你去寻找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一方面也是自己要去发掘,自己对什么样的领域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显然生活中,兴趣班不全意味着快乐。对此,很多人认同这样的观点,学习的路上肯定不是所有时候都是快乐的,因为要学习就意味着要牺牲一些玩乐的时间。但只有多尝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平衡好生活、学习和玩乐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从中得到不同的意义。“人生都是一步步来的,或许有一天你也会骄傲地说:我很感谢曾经的自己,因为曾经的选择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位00后大提琴演奏家说。

  这是一个年轻偶像的回答,没有自我炫耀、强加于人,而是理性地现身说法。很多网友对此感到非常受用,跟帖评论中满屏都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有网友甚至自嘲,“像我们这样从来没有参加兴趣班的人,真的长大后就只剩刷刷手机了”。

  我们这些年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法,这自然是对的,但也不能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学习的路上,一定有苦,甚至就连体育锻炼,也是苦大于乐。但在经历了许多苦之后,我们有可能找到快乐——发现的快乐、融会贯通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这种苦中之乐,才是更高级的快乐。

  所以,不要一说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就排斥学习、排斥吃苦。自然,在孩子学习各种技能、才艺的过程中,也不能因为有些辛苦就放弃。单纯地顺应天性,其实是会被懒惰带偏节奏的。在孩子感到苦的时候,家长应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撑,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机会学有所成。

  被誉为“钢琴天才”的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就曾感慨:“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谢谢爸爸,逼我练琴!”正是爸爸的守候和逼迫,最终才让郎朗用琴声征服了全世界。

  任何成功背后都有一份不寻常的付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人、明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尝试和学习中,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即使不成名成家,亦可增加自己的涵养、情趣和才具——“最好的自己”,大抵此之谓也。

  学习是苦的,快乐是容易的,但生活是公平的。不吃学习的苦,就有可能吃生活的苦。这样的人生道理很枯燥、很无趣,但已被千百年的生活经验所证明。

  这位00后大提琴演奏家说:“我宁愿吃苦,也不要庸碌。人生好短,想要活得尽兴。”愿你我都能做好吃苦的准备,在不可复制的时代里,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