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开启乡村人才振兴新局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青年夜校”开启乡村人才振兴新局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05-06 10:20

  原标题:“青年夜校”开启乡村人才振兴新局

  据媒体报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对大部分地区而言,“痛点”和“堵点”还不在于基础差、底子薄,人才匮乏才是最大掣肘。而山东潍坊田柳镇的“青年夜校”,透显出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振兴的迫切诉求。

  积极开展乡村人才培养,是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与人力资本储备不足之间矛盾的积极回应。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五大振兴”中更根本更关键的时代任务。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乡村的优质青年人才长期外流,致使乡村人才储备总量不足,人才知识结构严重失衡。同时,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对现有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返乡创业的人才在不断增加,乡村人才得到一定回流,但缺乏农村生产生活经验、缺乏现代乡村治理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效能的发挥。因此,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成为乡村振兴基层实践最迫切的诉求。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的步伐是否稳健,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大批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社会治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乡村主力军。“青年夜校”不仅是解困乡村人才掣肘的讲习所,更是满足乡村人才自身成长需求的充电桩。乡村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本土人才是最关键的力量和最大的内生动力。“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的人力资本缺口,需要更多的“青年夜校”来补足短板、蓄力赋能,也为“下得去、留得住”的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驱动。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多措并举、有效衔接,系统推进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坚持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尤其应该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引入优质多元的文化服务助益本土人才提升计划。另一方面,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协同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甚至可以是订单式课程的送货上门。此外,还要注重形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的需要和乡村人才自身成长需要为导向,加大政府采购,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和网络平台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的相互补充,打造连片乡村的课程联盟,让充沛的教育资源点亮更多乡村的“夜生活”。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开启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如何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历史与当代实践都充分表明,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是乡村百姓新的共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全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生动实践,让更多有扎根乡村热情、有干事创业激情的乡村人才,在中国农村的广阔天地奋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荣光。

  (李焱,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