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2-05-26 15:12

  原标题: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卓越工程师是工程技术顶尖人才,二者都是国家重要战略人才。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联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研究生院,打造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源源不断脱颖而出的人才摇篮。

  培育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乃时代所需、国家所要、企业所盼和发展所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进入新时代,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其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将成为核心要素,谁拥有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谁将赢得未来。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根本上保障安全。大学不仅需要“大厦”,更需要“大师”。要培育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组织大团队,培养汇聚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国家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要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积极推动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历史和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推进政产研学用一体化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国有企业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产业园区等,共同培育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攻克科技难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向世界一流迈进。

  创新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培育模式。组建联合研究生院。联合研究生院是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培养平台,是创新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体制机制的突破口,是服务国家建设重大战略的新模式。要充分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构建联合开放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综合体。要实行理事会制度,由政府部门、相关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联合办学。打通产教培养链条。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联合办学、多模式产教融合等。联合研究生院搭建校企联动平台,实行分段教学,让高校为学生提供第一阶段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推动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产业园区开展专业实践,实行工学交替模式,彻底改变过去产学脱节问题。推行双导师制。高校、学生可与企业、科研院所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实行双导师制,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一方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课题选题和学位论文的理论部分等,一方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指导课题实施和学位论文的实践部分等。创新学位授予机制。组建由多学科高水平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共同参与的学位评定委员会,试行学分互认制,不同高等院校或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单位所修的学分。实行多元考评,建立动态化目标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并举、产教评价并重的评价机制。探索协同科研模式。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组建国家实验室,申报国家重大专项。举办高层论坛,聚焦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解决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聚焦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培育目标。培育国之栋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尖端科技人才,都必须靠自主创新、自主培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劳动、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的成长和涌现塑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打造国之重器。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的培育方向,夯实基础研究,突破核心瓶颈,领跑前沿技术,助推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塑造国之品牌。“两弹一星”、高铁、天宫、神舟、北斗、5G等是国家的科技品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孙家栋、袁隆平、屠呦呦等是国家的人才品牌。要站在塑造国家品牌的高度培育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使之不仅能创造国家科技品牌,自身也能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品牌。传承国之精神。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创造,尊重自由探索和首创精神,努力造就富有创意、善于创新的人才,产生具有创新价值、独领风骚的创新成果,引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助推国之复兴。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承担起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团结带领大批科技工作者攻关科技难题,用实践成果书写国之复兴的最佳答案,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赛道上跑出新时代的最好成绩。

  (朱向军,作者系核工业党校/核工业学院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