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5-16 07:25

  【问题探讨】

  原标题: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探析

  王星

  ●观点

  要强调技能劳动者参与技术选择过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展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行动范围,打造包容性技能形成政策体系。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任务目标,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2025年“全面推进”,到2035年“基本建成”。同年12月,由人社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但也坦言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质量与建设技能型社会需求仍有差距”。那么,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有哪些?如何探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本土路径?这些都是当下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议题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但将技能型社会建设等同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容易忽略职业教育的社会嵌入性及其对技能型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因此,在笔者看来,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项制度体系改革的社会创新工程,包括多方面议题。

  其一,技能劳动者如何支撑产业创新?在实践中,从来不存在可以脱离工业过程去掌握先进技术,以及进行产业创新的可能性,只有经过生产实践过程消化的技术知识,并积累了相关技能和经验,才能发展出具有自主性的技术能力。产业价值链条上的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品牌环节虽然有价值差异,但每个环节都值得深耕,且都有可能占据价值链条的高端。因此,厘清技能支撑创新的作用机理,是我们反思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技能认证体系,乃至技能劳动者社会政策的逻辑前提。

  其二,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社会层面的现实挑战有哪些?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困于技能供给与文凭供给的张力之中,这既会对职业教育技能供给质量产生影响,也会进一步强化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挑战: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技能形成体系中存在政策冲突等现象……这些现实挑战涉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动机激励、制度体系以及社会基础三个层面,是我们迈向“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进程中需要应对的问题。

  其三,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社会工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宏观制度架构是什么?技能型社会建设除了涉及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外,还与劳动关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宏观产业政策的改革密切相关。因此,技能形成理论认为,打造适合本土实际的技能形成体系是技能提升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国家技能形成体系一般包括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财政体系、企业治理体系等三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在每一种技能形成体系框架下,政府部门、职业教育机构、受训学生、劳动者以及企业行业组织等参与主体围绕技能形成进行了复杂互动,直接决定了技能供给的质量。所以,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除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治理提升外,还需要对技能形成相关的政府部门、劳动关系制度以及产业工人社会保护机制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制度改革。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议题进行梳理,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探寻其实践路径予以启示。

  一是体现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上。技能型社会建设既需要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建设,也需要从社会保障角度发力,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劳动者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国家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不仅是技能资本培育的经济增长问题,更关乎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命题。

  二是体现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上。作为一项社会创新工程,技能型社会建设意味着创造新的程序、法律或组织,改变技能形成参与主体互动方式,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制度体系层面,首先要推动技能相关立法的进程,营造法制环境。其次要理顺技能型社会建设涉及的多个政策领域,包括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技能认证体系、技能人才体系等。在此变革中,明确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主体,找准政策改革抓手尤为重要。就当下而言,提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激励企业组织参与是最为紧迫的两个问题。围绕这两个抓手进行相关政策安排,既可以增强职业教育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也能够激发劳动者投资学习和积累技能的内生动力。

  三是体现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行动上。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三种关系:首先是外来经验与本土实际的关系。众所周知,德国双元式职业教育体系为其制造强国地位提供了重要技能支撑,其成功除了内部治理高效外,还因德国劳动共同体模式和劳工社会保护机制奠定了匹配制度基础。因此,引介他国经验需融入我国本土实际,方能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取得成效。其次是技能培训过程中的市场逐利性和社会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在技能型社会建设实践中,这对矛盾牵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能认证、社会参与等多个层面,集中表现为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扩大与技能供给质量提升之间如何均衡的问题,而理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校、中介组织以及劳动者的行动边界是其中的关键。

  总之,在新发展格局下,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强调技能劳动者参与技术选择过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展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行动范围,打造包容性技能形成政策体系。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