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读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学习时报
2022-05-12 10:10

  原标题: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主题)

  ——读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副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方针,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收录在《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篇重要文献对于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起点

  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由过去的顺势而上转变为现在的顶风而上,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发展阶段趋势性转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结构性矛盾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但实质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这使得我国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突出,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并没有好坏之分。就新阶段的新常态特征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明确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发展都已进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并不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和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常态,中国的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中国的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由此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新发展理念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注重从问题导向来把握。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依赖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面临瓶颈制约。人口老龄化、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等变化使得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传统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动能逐渐放缓。同时,技术、创新等新兴要素的质量还不高也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在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具体来讲,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实现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当下,我国正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许多领域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虽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尚未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国际需求一蹶不振、国际市场收缩,国际大循环动能弱化。在此情况下,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必须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重把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及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这六大着力点,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一方面,必须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必须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要注重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新时代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必须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破除阻碍国民经济循环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提高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王文轩)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