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2-05-12 09:46

  原标题: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是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是塑造人才资源优势的重要抓手。人社部门要牢牢把握职责定位,紧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人才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加快形成人才众流汇聚的引进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人才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努力为把山东建设成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人社力量。

  以理念创新凝聚人才发展合力。强化系统观念,整合各类资源,集成各种力量,形成人社领域人才工作合力。树立就业与人才工作融合发展理念。就业工作和人才工作密不可分,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工作的一部分,要树立融合发展理念,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就业和人才工作;要加强政策协同、服务协同,集中资源、精准滴灌,共建共享共用各类人才发展载体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整体效益。树立省市县协调发展理念。强化政策措施的上下衔接,完善省市“人才卡”服务协同、资格互认机制,建立省市县人才服务窗口联动机制,实现全省人社系统人才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数据赋能的乘数效应,完善人才数据平台,加快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人才数据共享、数字化应用,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人才工作不断赋能。树立政府与用人单位联动发展理念。遵循市场规律,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加快形成政府、用人单位联动投资人才事业的新局面,有效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用才积极性。

  以政策创新厚培人才资源优势。要紧盯青年人才这个重点,既要重视引进国际人才,又要重视引进省外人才,不断创新引才政策、手段和方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树立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创新青年人才引进政策、项目和服务,加快构筑从青年才俊到团队中坚再到领军人才的引才政策链条,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畅通引才渠道,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用好各类引才平台,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英才来鲁创新创业。创新引才方式,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展人才测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工作,大力推广“以才引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让更多智力资源“为我所用”。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要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不断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培育,认真组织泰山学者攀登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扩大“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规模,推进“两站一基地”扩量提质。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能力。创新技能人才培育,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开展“金蓝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发挥齐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省技术技能大师等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打造技能人才培育主阵地,大力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以机制创新释放人才效能。坚持“相马”和“赛马”相结合,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让人才体现最大价值。引导人才服务重大战略,聚焦黄河战略,组建黄河流域专家协同创新省际协作联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建立黄河流域9省区专家服务基层线上平台,推动黄河流域人才共建、共享、共用。聚焦“十强”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做大做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人才创新创业,简化创新创业审批流程,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建设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鼓励科研人才通过兼职、离岗创业等形式参与“双创”活动。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推进“千名博士进企业”行动,开展专家服务基层示范活动,让人才在基层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加快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努力让一流人才实现“名利双收”。落实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技能岗位工资价位发布机制,让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得实惠”“有面子”。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动态调整职称评价标准,突出能力、业绩导向,更加注重工作绩效、创新成果,不断提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大力推行分类评价,基础前沿研究评价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评价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总结完善基层职称、民营企业职称等评审制度,健全职称评审“直通车”机制。扩大新职业职称专业评审,拓展开发区特色职称评审,鼓励引导人才向“四新”经济集聚。完善高校、科研机构等自主评聘机制,全面落实自主评价、按岗聘用,真正让用人单位“说了算”。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专业优势,健全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让专家评价专家,让人才遴选人才。探索市场评价机制,鼓励将人才经济贡献、薪酬、市场化投资机构认可度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以服务创新优化人才生态。创新人才服务内容、方式、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来鲁留鲁人才安心、放心、舒心。规范服务流程。实施人才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全面推广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标准,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同标准供给、无差别办理、一体化服务。改进服务方式。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引领作用,支持组建市级人才服务联盟,吸引集聚更多社会资源、市场主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打造服务品牌。拓宽“惠才卡”覆盖范围,推广“惠才卡”找人,落实绿色通道服务,擦亮“惠才卡”服务招牌。

  (梅建华,作者系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