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着力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光明网
2022-05-11 13:59

  原标题:着力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其中,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如果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表征,那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难点和痛点。从收入分配结构来看,要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必须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流向并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可以说,只有推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增收,才能让更多人向中等收入群体流动,最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组织保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要始终强调坚持党领导下的制度体系,发挥所有制优势、一二三次分配制度协同作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

  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和改善福利水平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以此为指导,在农村地区,要积极探索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支部,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培养一支素质高本领强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使党的领导贯穿农民群体增收的全过程、全环节、全领域;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引领致富和贫困帮扶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有效服务产业发展。

  在城镇地区,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发挥社区基层党支部在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困,如就业、患病、子女教育、家庭照顾等等方面中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作用。

  二、精准施策是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略

  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要一以贯之抓好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工作,务必实事求是,瞄准关键突出问题,全面系统精准施策。

  精准施策是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略。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生活状况差的原因各异,在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个方子包治百病”,如果具体情况摸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必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持续增加。对于低收入群体因技能不足导致难就业的情况,要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终身素质提升体系,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致富能力;对于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需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对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对于因观念导致低收入者难就业的问题,要激发这一群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消除社会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对于因地区、行业等(主要包括区位、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差异导致的低收入群体集中连片的情况,要加快区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挖掘这些地区、产业在山水人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后发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对于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要加大救助帮扶,健全特困人员救助制度;对于低收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要健全低收入群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让其在文化生活熏陶中增强奔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托住低收入群体的民生之底是我们党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始终要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等,有效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压力,构筑起坚固的民生兜底保障“防火墙”。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着力点

  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中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可以夯实共同富裕的公共事业基础,又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公共分配效能,为未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奠定基础。要以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推进低收入人群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兜底城乡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在住有所居方面,要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无论是城镇低收入群体还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均要应保尽保;在子女教育方面,“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均等的发展机会;在要素流动方面,要建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的公共服务配套制度,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需要指出的是,低收入群体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系统性的统一体,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需要各种制度和安排协同并进。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提低”就是分好“蛋糕”的重要抓手。在实现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我们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作者:马国勇(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