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治水兴水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内蒙古治水兴水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来源:瞭望
2022-05-08 07:50

  原标题:内蒙古治水兴水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境内有黄河、辽河、嫩江等多条河流,历史上水灾害频发,特别是黄河流域,不断遭受超乎想象的洪水灾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新发展理念治水兴水,水利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以新发展理念治水兴水

  近年来,内蒙古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进一步筑牢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利根基。

  一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相继建成海勃湾水利枢纽、黄河近期及二期防洪工程、辽河及嫩江干流治理工程、尼尔基及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骨干工程,实施27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及205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近3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31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工建设引绰济辽、东台子水库、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全区江河防洪、农田灌溉、城乡供水等工程体系日益完善,水资源调控和供给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二是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完善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抗旱应急等工程手段,健全水文监测站网和预报预警体系、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以及水工程调度等非工程措施,通过打好工程牌、运用组合拳,有力有效应对历年黄河凌汛、江河洪水、山洪灾害以及春旱、夏旱等,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十三五”全区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分别比“十二五”减少63.2%、42.8%、44.9%,洪涝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分别降低到0.6%、0.8%。

  三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强化行业用水定额、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黄河流域等水资源超载地区严格实行取水许可限审限批。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区46个旗县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机关、学校、企业、小区等各类节水载体3147个,规模以上火电、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等5个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2021年全区用水总量191.74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5.96亿立方米,以3.2%的用水量增速支撑了自治区年均5%的经济增长。

  四是持续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四级河长湖长达到6562名。以行政审批、日常监管、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为主要手段,不断规范河湖保护利用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了4900余个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强化水量分配管控、地下水超采治理、生态补水等措施,推进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全区33个地下水超采区大部分达到治理目标。西辽河及察汗淖尔流域地下水水位总体稳定,部分区域有所回升。向乌梁素海、岱海、泊江海、红碱淖等重点湖泊补水31.42亿立方米,呼伦湖水域面积保持稳定,乌梁素海水质整体达到Ⅴ类、局部Ⅳ类标准,东居延海连续17年“碧波荡漾”,察汗淖尔周边区域地下水水位回升。利用黄河凌、洪水向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以及其他河湖等生态脆弱区补水4.94亿立方米,有效阻止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蔓延和侵袭,大幅减少泥沙入黄,生态“锁边”作用显现。实施黄河、嫩江、辽河等流域以及京津风沙源、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08.86万公顷,水土流失实现了面积由增到减、强度由重到轻的历史性转变。

  五是不断提高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7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0万余处,累计受益农牧民812万人,完成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清零达标任务,1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85.3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大大改善了农牧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水治则天下宁。如今,内蒙古水利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出了一道北疆亮丽的风景线。

  一是水灾水患得到有效防治。防灾减灾工程手段日益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主要江河累计修筑堤防8142公里,防洪标准提高到20至50年一遇。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水库安全隐患,大大提高水库安全运行状况。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及水工程调度等非工程措施日益健全,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逐步提升,防洪预案、调度、抢险、救灾等防护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江河安澜、人水和谐的局面正在形成。

  二是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以前,农村牧区有些地方人畜饮水基础设施处于原始落后状态。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的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大规模基本井建设,到相继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80”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供水保障工程等,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村牧区供水体系。

  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建成农村牧区集中式供水工程2.2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46.2万处,可以服务1240万农村牧区供水人口,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5%,困扰自治区众多农牧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三是重点水利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水利工程建设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在中央加大水利投入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水利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投资来源不断拓宽。相继建成红山水库、绰勒水库、三盛公水利枢纽、河套灌区以及察尔森灌区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目前全区水库达到505座,总库容108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内蒙古水资源先天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4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8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9%。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与节约利用水平还不够高是当前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深入落实量水而行、节约优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自治区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正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强化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制度,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灌区节水改造、工业节水改造、节水型社会建设及跨盟市水权转让试点等涉及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多项举措。

  2021年,全区各水源工程总供水量191.66亿立方米,近10年间的增长率不足1%,远低于自治区同期GDP增长速度。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40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2.59立方米。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