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05-05 11:13

  原标题: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这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光辉历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视野和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硬性条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重要保证。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

  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而朝气蓬勃,其中重要的“政治密码”,就是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重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培养选拔。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色和质量,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关乎人民的福祉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源源不断地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把干部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强调“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巩固政权和领导革命、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干部。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我们党明确要求推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在实践中探索提出“梯队建设”理论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养,把干部队伍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党立起“能者上”的标杆,明确用人导向,在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上下功夫,强化干部培养选拔全周期管理、体系化建设,及时纠正选人用人上的错误认识和各种偏差,使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脱颖而出,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新时代可靠接班人。

  当然,从现实看,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对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我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还不够多。对多数干部而言,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重视选拔与评价

  新时代培养选拔干部,要突出德才兼备,突出忠诚干净担当。这既是我们党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时代标杆。也就是说,“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好干部、优秀干部的三大要件。“忠诚”是为政之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操守。选干部也好,用干部也好,最根本是要看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还是不忠诚。没有忠诚筑基,就不会有干净担当可言。“干净”是立身之本,是干部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底线。在干净上有瑕疵和硬伤的干部,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担当作为,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也是党组织所不容的。“担当”是履职之要,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它折射着党员干部的胸襟格局和素质能力,也是评判好干部、优秀干部的试金石。“忠诚”“干净”“担当”三大要件内在贯通、相辅相成,是我们党对干部政治品格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干部特质的鲜明写照。三大要件在“高素质专业化”的内涵中有着完全的呈现。“高素质专业化”蕴含着“德”与“才”两个方面,是对干部“德”与“才”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和把握。在“德”上,要有更高的政治格局和更好的政治素养;在“才”上,一方面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专业思维、专业精神、专业方法。这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引,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培养选拔干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所谓“高素质专业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表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因此,评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关键要看政治、品质、责任、能力、作风等是否过硬。所谓政治和品质过硬,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所谓责任和能力过硬,就是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不仅有担当的宽肩膀,还有直面矛盾和问题的勇气,有成事的真本领,又有善于化解矛盾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所谓作风过硬,就是既有干事的锐气,又有成事的定力。为此,我们在干部的评判上,在选人用人导向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要切实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传统观念和做法,敢于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瓶颈和“隐性台阶”限制。

  实践锻炼是干部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好课堂

  实践表明,锻炼和经历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路径。伟大实践、伟大斗争,是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种培养更多要通过岗位锻炼和实践考验来实现。锻炼和考验,能够让优秀干部在伟大实践中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劲头和毅力更好呈现出来。只有经过岗位锻炼和实践磨炼,才能真正体现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特质,才能尽快脱颖而出。党的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要注重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通道,把那些德才兼备且能够担当重任的好干部、好苗子放到最能锻炼和考验的“风口”岗位上,包括那些有阶梯锻炼意义的基层岗位上,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让他们自我加压,经受多层次、多方面锻炼,在考验中更快成长。这种锻炼不是“镀金”,不是做样子,而应该是“实打实”的,是有岗位和时段要求的,是不预设晋升“路线图”的,其目的是要达到“锻炼—提高”的效果,特别是让优秀年轻干部能够一批接着一批、一茬接着一茬更快成长,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现实生活中,有些善于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干部,有时不被理解,甚至要面对冷嘲热讽;一些对党忠诚、能打硬仗胜仗的干部,不一定受到领导的“欣赏”和“待见”;有些出于公心、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干部,有时很容易“得罪人”;一些直来直去、个性特点鲜明的干部,有时会被认为“一根筋”“不够灵活”;有些年轻干部会被认为“不够成熟和老练”。同时,有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由于能力、经验等方面原因,客观上也会出现失误或犯错误。对此,党的各级组织要“亮明态度”,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错误的做法和行为以及失误的地方,要直言不讳、不留情面指出来,该黄牌警告的要警告,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整改纠正的要整改纠正,该依法依规处理的要“照章”处理。对干部自身而言,要正确对待组织的考验和安排,正确对待自己的付出和贡献,如此,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过程中,成为更好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任的好干部、优秀干部。

  (作者:姜绍华 系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社会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